第一汽車集團數控高級技師 楊永修 從大學落榜到發明大王
圖/中國一汽提供
文/記者張建
三十四歲的楊永修,是一名數控技術工人,更是中國大陸汽車製造領域的大國工匠。他攻克了高端發動機精密製造技術,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大陸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
他能把高端發動機缸體、缸蓋垂直度和同軸度等製造精度做到頭髮絲直徑的三分之一,把精細的圖紙參數加工成精密缸體;他能改裝進口數控機床使其擁有更多功能;他已擁有十八項大陸國家專利,成為「發明大王」;他還是車間裡多位知名大學畢業生的師傅。
在機器轟鳴的車間裡一站就是一天,是他的工作常態。加班,更是他的家常便飯。而照顧孩子,他只能擠時間。
他,就是中國第一汽車集團研發總院試製所數控班組高級技師楊永修。
功夫不負有心人
十五年前,楊永修還遠在河南商丘,那年他大學落榜。深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的他,復讀一年之後再戰,雖然可以上普通大學,但可選擇的科系有限,最後他決定讀好的專科學校︱︱選擇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成為一名數控專業學生。
上學後,他逐漸愛上了數控專業,在校期間,保持著班級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後,他如願成為原一汽技術中心的一名工人。
原一汽技術中心是一汽核心部門,負責設計研發工作。試製車間更是核心中的核心,包括發動機在內的很多精密零部件都是從這裡走出去實現量產的。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楊永修暗自下決心,不能滿足於現狀。
當了半年普通加工工人後,他轉入自己熱愛的數控崗位。一汽是「共和國汽車工業的長子」,擁有一大批優秀的技術工人且其中很多是大國工匠,企業技術傳承文化濃郁,楊永修的快速成長也得益於此。
五年多的時間,他廢寢忘食地向前輩請教難題,很多人對他知無不言。他還購買了很多課件,自學最新理論。
楊永修說:「我曾到一個複印社連續打印了一千多張的電子材料,花笨功夫照著試驗,快樂且充實。」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楊永修脫穎而出,成為技術能手。
如今的智能製造,讓數控技術有了更多用武之地,高端發動機等精密零部件都需要數控技術實現。而對楊永修而言,加工設備操作難度愈高、操作系統愈複雜,就愈能激起他的學習欲望。
憑借這股勁頭,楊永修不僅能熟練操作海德漢等進口數控系統,還具備了多款軟體編程、多台數控設備操作和複雜刀具設計改製等技能,這讓他在高端發動機製造、精密零部件研製等領域大顯身手。
在立式四軸加工中心精密加工技術研究中,他提煉三步操作找正法,轉台調試時間由原來的三十五分鐘縮短至十分鐘,效率提升七成以上,精度達零點零一二毫米以內。
實現數智化轉型
二○一八年初,新紅旗品牌戰略發布之後,楊永修主要承擔紅旗自主研發的高端發動機、變速箱及底盤等核心精密零部件的數控加工工作,解決了一堆難題,先後完成三十多項重大試製任務,累計攻克一百三十多項技術難題,為集團公司節約創造價值人民幣一千二百多萬元。
他還依託師徒工作間和勞模創新工作室,開展快速試製、集成製造等多項試製技術研究,培養了一批高技能人才。他的團隊中大部分成員已經掌握了數控技術,實現了數智化轉型。
近年來,一汽加速改革給楊永修更多施展才華的空間。「一汽像我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大家夢想有多大、技術有多強、能力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他說。
同時,因為對人才的支持力度,使楊永修享受到子女就學等多項政策帶來的實惠,解決了後顧之憂。
看到大街上搭載自主研發發動機等關鍵零部件的紅旗牌汽車愈來愈多,楊永修特別高興。他說:「把民族汽車品牌搞上去是一汽人的使命,我願意紮根東北,紮根一汽,與同事們一道攻關,為攻克更多的卡脖子技術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