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層官員在瑞士談判後,雙方大降關稅,中國大陸對美保留百分之十報復性關稅,與美方的基準關稅相應,但美對中還得加上百分之二十芬太尼關稅。也就是說美國對中國關稅仍維持在百分之三十。
這個結果再次印證,川普的談判策略是先出重拳,向對手丟出震撼彈,等升高到一定程度後就降溫,結果就令對手大鬆一口氣。而川普則換到中方上了談判桌,還要到他「原本」就想要的,對內仍可宣稱勝利。
對中方來說,能不跪就促使川普撤銷加徵的關稅,當然也算勝利。北京這次看準對等關稅是全球受害,採取絕不退讓的態度;但隨著其貿易夥伴紛紛與美國進行談判,開始擔心面臨被孤立的風險。加上中國企業正苦苦掙扎,最終雙方迅速達成協議,令全球投資人鬆了一口氣。
中美兩國都曾堅稱,高關稅只會讓對方傷得更重。但兩國在日內瓦迅速達成協議,顯示這場貿易戰對雙方都很傷。這段期間,雖然川普時不時透露,雙方一直在談,中方則信誓旦旦沒有接觸,其實雙方都在比氣長,不願先認輸。
據英國《金融時報》披露,大約一個月前,兩國財長就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總部地下室首度會晤,為此次緩解關稅僵局鋪路。約莫從四月第二周起,中美無論是大使層級或是財經部委,開始有所接觸。接著川普政府對iPhone手機等電子產品提供關稅豁免,中國則豁免部分美國晶片、藥品及航空設備等,金額各自占對彼此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考量到內部經濟,雙方已開始有所鬆動。
中美大降關稅後,雙邊關係緩和,但陸媒「華爾街情報圈」分析直言,中美聯合聲明更像「停火協議」而非「和平條約」,亦即只是停火,而非停戰;因這次會談解決的都是較容易的部分,接下來將進入困難部分。
美國CNN也報導說,這是重大局勢緩和,但是美國對中國課徵百分之三十關稅,仍比美國對其他大多數經濟體課徵的稅率高,且美國「似乎仍試圖」要求其他國家限制與大陸的貿易,「九十天休戰並不保證會帶來持續停火」。
儘管如此,仍稱得上各得所需、互蒙其利。美國想避免通膨、中國大陸希望救失業,彼此各有需求。此結果對全球經濟是好事,台灣也可鬆口氣。因為大陸市場好轉對台灣出口有幫助,且大陸是美國最大貿易順差國還談到百分之三十關稅,台灣肯定可以更低。
對川普來說,下調關稅意味由中國進口的商品成本毋須大幅調升,經濟壓力有所舒緩。同時這些關稅措施亦有助促使部分產業鏈遷回美國,讓他對選民有所交代。接下來川普將會祭出「國內減稅」和「放寬監管」,兩者皆對市場及經濟有利。
對中國來說,這次中美「休戰」九十天,將再度引發出口提早付運的情況,並使大陸GDP增長增添動力,中國今年第二、三季度GDP增長預測都有機會因而上調。
至於這起協議是否像川普說的,將為美國企業打開大陸市場,恐怕還要看他何時與習近平會面,才能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