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科學家】 段斯斯用數學力量撐起區塊鏈技術

文/記者周舟、全曉書 |2022.03.20
1894觀看次
字級
段斯斯在北京清大高等研究院擔任研究員。圖/新華社

文/記者周舟、全曉書

今年三十四歲的段斯斯,走路、做飯時都在琢磨「『敵人』會是怎麼想的」。她的潛在敵手或許是一台宕機(當機)服務器,或許是潛伏在互聯網某處真正的破壞者。

段斯斯在北京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擔任研究員。她工作的地方擺放的東西很少,裝備不過是三台電腦。奇崛險怪的攻防進退,只在腦海裡醞釀,在鍵盤上推演,找不到任何「硝煙」的痕跡。

她的研究方向是「拜占庭容錯算法」,旨在防範分布式系統內各節點因「敵人破壞」導致的網路崩潰。具體的說,她在進行一場高智商的「雙手互搏」。第一步,假想一個可能的漏洞或「敵人」;第二步,找到讓「敵人」失效的辦法;第三步,讓同行們相信她解決的是個「真問題」。

從冷門到熱門研究

段斯斯這樣定義自己:介於科學家與工程師之間。她不像網路工程師那樣直接同黑客「鬥法」,她用數學和邏輯的力量設下讓「敵人」無能為力的規則。

「我們中間有匪。」段斯斯用「殺人遊戲」用語比喻她研究的「拜占庭將軍問題」。「匪傳遞假消息,誤導好人的判斷,仗自然就打輸了。我要做的是制定一個協議,確保即便有匪,好人也不會輸。」

一九八○初提出「拜占庭將軍問題」時,還沒人知道什麼是區塊鏈。正是對這一問題不斷地務虛研究,才撐起如今的區塊鏈技術。現在,中國已把區塊鏈視作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一開始,段斯斯選擇的方向有點冷門,不明就裡的人以為那是在解奧數題,她也遭遇過科學期刊的拒稿。區塊鏈興起後,人們看到網路安全協議的重要性,她的學術成就才被更多人看到。

今年一月,段斯斯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二○二一年中國區「三十五歲以下科技創新三十五人」,獲獎理由是她提出多個業界指標性拜占庭容錯協議,在分布式系統、區塊鏈和應用密碼學領域取得突出成果。

搭上新興技術的快車,段斯斯說自己挺走運的,可運氣的解釋力畢竟有限。她碩博階段本就不多的女同學,多數沒有繼續搞學術。支持她不放棄的原因,是「這挺有意思的」。

讓段斯斯覺得有意思的,正是她自己想出來的各種刁鑽問題。在她看來,發現問題有時比找到答案更重要。

「女巫攻擊」、「硬分叉」、「梅克爾樹」、「非對稱加密」……被要求科普這些區塊鏈圈的「黑話」時,段斯斯就像在智力競賽節目中按下搶答器,思惟很快,語速也很快,且很快就把問題說明白了。

想做的事停不下來

段斯斯本科就讀於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二○一四年獲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計算機博士學位,畢業後曾就職於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馬里蘭大學,二○二○年舉家回到中國大陸。

「我覺得國內發展快,工作節奏也快,我比較嚮往發展這一點,尤其在計算機領域,儘管會比較累。」她說。

年輕有為、事業有趣、家庭圓滿,周圍人說她是「人生贏家」,她卻認為自己的生活「一地雞毛」。她是兩個男孩兒的媽媽,一個六歲,一個四歲。她曾經一手抱娃,一手寫代碼。

她打小不服輸,想做的事就停不下來,這也反映在工作風格中。「別人寫代碼可以零敲碎打,可我習慣一口氣寫下去。」

解決一個段斯斯式的問題要寫上萬行代碼,至少得花個把月工夫。現在這位「帶娃科學家」最渴望的是大塊的時間。「一旦被打斷,再回來就忘記自己當時是怎麼想的了。」她說。

段斯斯分享了一條有關「時間管理」的經驗:如果你遇到五分鐘之內可以解決的事,那麼現在就解決它,拖到後面做肯定不止五分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