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右)與普亭交好,曾宣稱中俄友誼無上限。圖/美聯社
中國大陸站隊俄羅斯,可能讓美中衝突升溫。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引發歐美及盟國強力制裁,但中國大陸在俄烏戰事爆發後,始終不願加入制裁行列,也不願以入侵一詞陳述俄國的行動。然而,這場北約與俄羅斯的博弈,也涉及北京當局與華府的角力,中國大陸若選擇站隊俄羅斯,也將面臨政治和經濟領域的得與失。
全球經濟目前已形成兩大板塊,一方是崛起的中國大陸,另一方則是以美國為首的勢力,美中也在貿易、尖端科技等議題相互抗衡。
俄烏衝突,再次凸顯美中的對立形勢,也清楚呈現美方的實力。儘管中國大陸在貿易、製造業領域已超越美國,但在支撐全球經濟的貨幣方面,仍由美元主導的金融體系掌控,這也是制裁措施能有效打擊俄羅斯的關鍵。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二○二二年初宣布,將與俄羅斯締結「無上限」友好關係;然而,俄烏局勢足以讓北京當局警惕,歐美傳統霸權仍不容忽視。美國總統拜登在國情咨文中表示,俄羅斯將走向衰敗,但演說中的「在民主與專制的鬥爭中,民主力量正在上升」,顯然是把矛頭指向北京政府。
經濟學家指出,中國大陸拒絕對俄羅斯實施金融制裁,可能是一次誤判,低估了美國主導對俄制裁行動的力量。一旦與美方發生經濟衝突,對中國大陸極為不利,因為中國大陸已融入全球金融體系,與全球經濟的連結程度度遠比俄羅斯緊密。
國際關係專家表示,中國大陸若透過購買石油、天然氣和小麥來協助俄羅斯對抗制裁,除了能夠鞏固雙方關係,也可獲得較便宜的石油和其他商品;但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的經濟,也將面臨結構性的高科技和投資脫鉤。
對中國大陸的領導階層來說,力挺俄羅斯可能不是最好的決策;一旦北京表態力挺俄羅斯,可能與美國發生全面經濟對抗。此外,俄烏戰爭爆發後,並未如俄方宣稱一般能在短期內取得勝利,這也讓習近平必須更審慎評估如何應對目前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