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獨具說話能力的物種。圖/法新社、美聯社
說話能力的關鍵在基因。圖/法新社、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為什麼人類能開口說話,其他動物辦不到?科學家認為基因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國一項研究發現,一種名為NOVA1的蛋白質基因突變,可能是人類說話能力演化的重要推手,將這種人類專屬基因植入老鼠體內,老鼠的叫聲立刻變得更複雜。
紐約洛克斐勒大學神經科學家達尼爾(Robert Darnell)率領的這項研究指出,大約25萬到50萬年前,人類祖先在演化道路上,逐漸與尼安德塔人和丹尼索瓦人分道揚鑣時,NOVA1發生了獨特突變,而這個突變可能為人類言語能力奠定基礎。
為了測試這個基因的作用,研究人員以基因編輯技術,將實驗鼠的NOVA1換成人類版本後,發現牠們彼此呼喚的聲音出現改變,幼鼠在母鼠靠近時,以及成年雄鼠向雌鼠「求偶唱歌」發出的聲音,都與一般老鼠不同,變得更複雜、更多樣。
達尼爾指出,老鼠這兩種情境下都有動機要開口「說話」,而他們帶著人類版本基因,「用不同方式說話」,這顯示出這個基因在言語能力扮演的角色。
這份研究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NOVA1最早在2012年受到注意,當時研究者在2萬多個蛋白質編碼基因中,找出23個在人類與其他哺乳類間存有差異,其中包括NOVA1。後續研究發現,智人出現後,NOVA1發生顯著基因突變,並迅速取代舊版本。
先前一度被認為是言語能力基因的FOXP2,後來證實尼安德塔人也有,相較之下,NOVA1突變版本基因目前所知是人類獨有。參與研究的神經學家賈維斯(Erich Jarvis)指出,說話能力是數百基因長期交互作用的結果,但是NOVA1可能是「最後幾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