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個 健康人的腦袋

文/鄧琇文(健康顧問培訓專家)  |2022.02.26
1432觀看次
字級
健康意識處於不知不覺狀態的人,往往想著,生病時求助醫師、吃藥就好。圖/Pexels
健康意識處於先知先覺狀態的人,會有許多好習慣,包括多吃有益健康的水果。圖/Pexels
健康意識處於後知後覺狀態的人,會即早意識到自己可能做錯了哪些選擇。圖/Pexels

文/鄧琇文(健康顧問培訓專家)

人生雖然偶爾會有意外,但身體的現況不會是個意外,就如同肌肉與脂肪的比例是適應環境的結果。你怎麼想,就會怎麼做,最後形成了現在的情況,所以,腦袋是源頭,要讓自己更健康,首先要擁有健康的腦袋。

也就是說,既然要換腦袋,當然是要換一個健康的;我認為健康人的腦袋裡裝的,肯定跟不健康的人腦袋裡裝的是不同的東西。

有一本我很喜歡的書:《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在這本書的封面上這樣寫著:「五分鐘,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忍不住心裡想,如果我能夠五分鐘就幫助學員換一顆健康人的腦袋,那該有多好!

在這本書中,哈福.艾克(T.Harv Eker)提出了「財富溫度計」的概念,他說:「如果你想改變果實,首先就要改變它的根。如果你想改變看得見的,那就必須先要改變看不見的。永久改變室內溫度的唯一方法,就是重新設定調節器,『永久』改變你財務成功的不二法門,就是重新設置你的財務調節器,也就是你的金錢藍圖。」

哈福.艾克的財富溫度計的概念,就是指我們對於金錢的藍圖大小,影響我們的財富多寡,我認為這件事情放在健康上也是一樣的,我們對健康習慣建立多少,也影響我們健康狀態維持時間的長短。

接下來我用「健康溫度計」的概念,說明健康管理上的重要觀念。歸根究柢說來,健康人的腦袋就是「有意識」地選擇「我就是要健康」,他們在「健康溫度計」裡屬於先知先覺型的人。

你是哪種健康人

你會健康多久,就看你「容許」自己累積多少的健康生活習慣。你覺醒得愈早、愈有充分準備的心態,就愈能支持自己改變的力道(拆除頑強的「慣性」框架)。

話說,有些人的健康溫度計非常敏銳,有些人的健康溫度計則常常當機,甚至早已不再運作,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有云:「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所以「上醫」屬於養生學,「中醫」屬於預防醫學,「下醫」才是今天理解的治療醫學,我也依照健康溫度計的靈敏程度來分出三種不同型態的人:

(一)先知先覺

這是一群最敏銳的人,他們是健康溫度計功能最完善的,在還沒失去健康前就開始未雨綢繆,對於家族病史的預防方式瞭如指掌,知道好的生活習慣可以調控基因表現。

這群人是先知,也是我最喜歡的客戶種類;他們會主動去尋找資訊,也會主動發問,給予他們建議時,他們願意敞開心胸接受;他們往往是某些領域的成功人士,不會傻到讓健康問題成為人生的絆腳石,也深知排除障礙要在障礙發生之前;跟他們討論健康的議題,往往都能以半個專家的方式跟你互動;他們非常樂於調整自己,正視自己的不足,並願意養成許多健康的生活習慣,所以他們能跟自己的身體成為好朋友。

(二)後知後覺

這類人有不健康的徵兆出現就非常緊張,他們其實知道自己做錯了某些事,會研究解決辦法並且嘗試執行,這一群人懸崖勒馬、亡羊補牢,因為能快速面對當下的挑戰,並且能調整自己原先的習慣去應對。我曾經是這個族群的人,至今總算跟身體感情愈來愈好囉!

(三)不知不覺

這種人就算開始生病,就算開始吃藥,就算開過刀了,還是堅持任何改變都是沒有用的,還沒全力以赴就先說沒有辦法,或是告訴自己以前失敗過,這次一定還是會失敗。他們喜歡事情發生了再找醫生幫忙。對於教練或是健管師負責的預防醫學,則是抱著「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心態,或是「大家都會老,老了就會病」的鄉愿態度,決心省下預防的費用。尤有甚者,還會去影響打算要開始努力的人。他們會這樣勸你:「去公園自己運動就好啦!」或是「健康知識自己上網查就好啦!哪裡有需要找專業人士?」

看過了分類以後,想想你是哪一種人呢?真正健康的人,會時時覺察自己健康溫度計的運作狀態,並且能有意識地在產生變化之時,盡快做出因應的決策。

重設健康溫度計

你的健康藍圖就像一個溫度調節器,當溫度設定得愈高,你的健康好習慣也愈多。當冬季時室外的低溫會在窗戶打開時飄進來(指環境中不健康的人、事、物的影響),瞬間室溫會往下掉,這時溫度調節器就會依照你設定的溫度而運作,最後會把室溫調節到原來設定的高溫。不過,當這個溫度調節器的溫度設定得愈低,你的健康好習慣也愈少,甚至不用等到冬天,你就已經因為設定得太低溫而把自己凍壞了。

如果你想更健康,那麼一定要重新設定健康溫度計。

我相信多數人都想讓健康溫度計更敏銳,也想把溫度設定得愈適宜,可是你的左腦(理性)這麼想,右腦(感性)根本不想要,甚至有些人有錯誤的信念,導致潛意識不習慣自己太健康,覺得現在這樣的程度就夠了。無足夠堅定的信念去擁有更健康的習慣,再好的基礎遲早也會坐吃山空。

為何我們都傾向不太健康的習慣呢?因為我們周遭的環境本身就不太健康,而人是會適應環境的,當我們的環境變得不太健康的時候,我們就不容易維持健康的習慣。

例如,身旁充斥著各種吸睛廣告,這些廣告都不是為了促進健康,而只是為了讓鈔票進到店家的口袋。冰冰涼涼的飲料,廣告裡看起來喝下去多麼地冰涼暢快,結果這些冰冷的飲料進到肚子後,身體就必須保護自己,在腹腔囤積更多的脂肪來保護受凍的腸胃,久而久之就會喝成大肚子。

此外,周遭有太多的錯誤資訊讓我們紊亂,無法得到正確的資訊。例如長輩會說:「啊!膝蓋痛就要多休息,吃那個葡萄糖胺。」「肝不好,就要吃保肝丸。」長輩們被廣告洗腦,還採用一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反而忽略了許多健康管理的基本功才是長久的保健之道。

想要獲得健康,首先我們需要有一個健康人的腦袋。如果我們能夠破除先入為主的概念,重新覺察自己被商業廣告(偽資訊)過度洗腦這件事,把觀念再糾正回來,換成健康人的腦袋,才有可能真正堅定去做不同的行為,然後得到不同的結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