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 虎子與馬子

文/王文隆 |2022.02.09
1240觀看次
字級

文/王文隆

人生在呼吸吐納之間,也在吃喝拉撒之間。有進有出,身體才能持續循環,生生不息。當今,我們在屋裡都會備有一個空間,設置廁所,如需便溺,就近就能解決,透過下水道,將排泄物送出屋外,維持衛生。然而,以往房屋的上下水設置不若今日,要取水、沖水都不容易,也因此廁所通常都設置在屋外,挖一深坑,有的搭以簡易的茅草,有的搭以幾塊木板,簡單遮蔽便告了事。因此,廁所通常也稱為茅廁,或是茅坑。需要便溺,就得出屋子。

如是天氣較佳,出屋外上廁所倒不是難事,但如果是天寒地凍、風強雨驟,要出門如廁,就成了難事。有時,夜眠中途,忽然尿急,還得披換衣服,以免受到風寒;點燈提籠,以免看不清。華南倒還好,要是在華中以北的冬夜,外頭動輒零下數度,要離開溫暖的炕頭,可是一大折磨。人有三急,這是等不得的,憋著不上廁所是會出毛病的。因此,古人便發明了一種能在房裡解決的東西,小解用的是夜壺,大解用的是馬桶。待天明時分,再提去茅廁倒掉。

古代尿壺通常做成老虎模樣,據傳這是源自於東晉成書的《西京雜記》記載:「李廣與兄弟共獵於冥山之北。見臥虎焉,射之。一矢即斃。斷其髑髏以為枕,示服猛也。鑄銅象其形為溲器。示厭辱之也。」認為這是夜壺稱為「虎子」的來源。然而就目前挖掘的考古成果來看,從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了虎形的陶瓷,但是否用於便溺不得而知。

不過,東漢時期《周禮註疏》中有記載:「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凡褻器。燕衣服者,巾絮、寢衣、袍襗之屬,皆良貨賄所成。笫,簀也。鄭司農云:『衽席,單席也。褻器,清器,虎子之屬。』」因此,大概能推測,至遲到了東漢,已有虎形的尿壺被稱為虎子了。不過,這樣的做法或許僅是一部分區域的風尚,虎形的尿壺到了六朝時代,才漸漸成了流行,被多數人所接受。

然而,男女生理結構不同,虎子便於男性使用,但不合於女性的需要。

為了符合女性的需求,古人改良了男性使用的虎子,將上面的開口擴大,成為敞口夜壺,稱之為馬子。但無論是虎子或是馬子,都是夜壺的代稱,而「馬子」兩字,日後衍伸出男性指稱女朋友的用法。這般說法較為粗俗,在口語上的表現比較多,在文字書寫上較少見得。

虎子與馬子,除了作為夜壺使用之外,坊間還有一個說法,是能拿夜壺來布陣,稱之為夜壺陣。據傳清末林則徐曾用此法對付英軍,他率領部屬將陶瓷為底的夜壺蒐集而來,藉著壺小輕盈,且壺內中空,得以隨海波飄盪的特性,第一次在壺上套上清軍紅纓帽,使英軍錯認清軍海兵摸上了船;第二次在壺中暗藏馬蜂,外罩布幕,使英軍撈起開封後,受蜂群攻擊;第三次則在壺中暗藏火藥,待英軍收集夜壺圖以火攻殲滅蜂群時,引起爆炸,出奇制勝。

小小的夜壺,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在其上也能有許多古人的智慧,除了實用之外,還能禦敵,真是物盡其用的絕佳表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