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官媒新華社日前刊出題為「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的解析報導,連日來引起兩岸學界廣泛解讀;各方咸認年底中共二十大,將通過新的對台決策方略,未來五年恐是兩岸關係的關鍵期。
新華社指出,對台總體方略中有五組關鍵詞,分別是「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結束政治對立,實現持久和平」、「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反對台獨分裂」、「融合發展、共同市場」、「文化傳承,心靈契合」。乍看似無新意。
但專文中特別提到二○一九年一月二日,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講話時,將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掛鉤。大陸著名學者王英津據此指出,總體方略為「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促成國家完全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則是總體方略的核心所在。
我方專家認為,大陸將「單方面、一次性處理台灣問題,不跟台灣談判了」;或謂「大陸將按自己步調建構起單方面解決台灣問題的新機制」。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則稱,兩岸統一後台灣選舉照樣進行,但支持台獨的政黨、人不能參選。換言之,統一後的台灣將和香港一樣,不是「台人治台」,而是「愛國者治台」。
從上述大陸官方表態與兩岸專家學者的解讀可知,中共二十大將推出的對台總體方略,就是統一後的治台藍圖。這一政策將是「全面的統一」,包括以和平商談但不放棄使用武力為手段、以結束政治對立實現統一為目的、以「一國兩制」為統一架構,並「要求」台方剋期展開完成統一談判。
大陸對台政策轉趨強硬,除因近年中美關係惡化、北京認定台灣「倚美謀獨」等外部環境變化,也與大陸經濟能量與綜合國力提升,為其促統逼統提供了有利自信,加上二十大後習近平將尋求第三個任期,在台灣問題上必須對黨內有所交代等有關。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從習近平近日講話多次提及「歷史自信」,不難看出中共認為「台灣問題」的解決,最終只有走向統一一途。對照來看,幾百年來台灣的命運確實是隨著大陸的興衰而起伏,只要大陸陷入亂局,台灣就可能和大陸脫離,反之當中國強盛時,台灣又回歸中國版圖。從明末、清初、清末到國共內戰,幾百年來的兩岸關係,都是循著這樣的歷史規律反覆出現。
如今中國崛起,台灣也再度面臨與大陸的分合問題。與過往不同的是,兩岸之間過去都是在王朝與皇權的起落中斷續,人民的意志只是「無力回天」的角色。如今台灣已經是一個民主多元的社會,大陸則仍然是一黨獨大的體制,是根本癥結所在。
最近蔣經國現象受到關注。經國先生晚年解除戒嚴及開放兩岸交流,使中華民國在台灣實現民主政治,自此兩岸關係就受到台灣民主運作的制約。由於將民主運作置入兩岸關係之中,彰顯了兩岸問題在民主與專政上的價值對照,更使兩岸關係從國共內戰提升至人性與文明的選擇問題。
所以即使兩岸統一是歷史的必然趨勢,關鍵仍在於如何統一,以及統一後國家與人民的關係是什麼這是大陸「對台總體方略」不能迴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