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 濮存昕 創作優秀作品 一定可以留住觀眾

文/記者王鵬  |2022.01.23
1472觀看次
字級
濮存昕主演的老舍三幕話劇《茶館》。圖/新華社提供
濮存昕出席浙江省舞台藝術「1111」人才計畫培訓班開班儀式。 圖/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
唐朝詩人「李白」這個角色陪伴濮存昕走過三十年。從《李白》中的李白,到《茶館》中的常四爺;從《窩頭會館》中的古月宗,到《北街南院》中的譚天;從《雷雨》中的周萍,到《李爾王》中的李爾王,數十年來,濮存昕在舞台上塑造了眾多經典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表演彰顯了話劇藝術的獨特魅力。圖/新華社提供
濮存昕導演的新版《雷雨》劇照。圖/新華社提供

文/記者王鵬 

唐朝詩人「李白」這個角色陪伴濮存昕走過三十年。從《李白》中的李白,到《茶館》中的常四爺;從《窩頭會館》中的古月宗,到《北街南院》中的譚天;從《雷雨》中的周萍,到《李爾王》中的李爾王,數十年來,濮存昕在舞台上塑造了眾多經典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表演彰顯了話劇藝術的獨特魅力。

生命狀態的反映

在濮存昕眼裡,戲如人生。「話劇演員的每一場表演,不僅展現了他對劇中人物的理解,同時也受到演員當時情緒和境遇的影響,是演員人生某一時刻的心緒在舞台上的投射,是創作者生命狀態的反映。正因為如此,話劇藝術可以說是一種生命的藝術。」他說。

濮存昕用「面對藝術不能造次」,形容他對表演的敬畏之心。「話劇是必須和觀眾面對面『交流』的藝術形式,它真切地為觀眾呈現了聲音和空間的美感。」濮存昕說,「身為話劇演員,必須用實打實的真功夫,為觀眾展現藝術的真實感。」

舞台上,濮存昕的表演入情入境、引發共鳴。表演之餘,他時刻保持對生活的敏感和對人物的敏銳,並且通過閱讀大量的人物傳記、散文雜談等,提升自己的思想深度。

舞台之外,濮存昕也活躍於銀幕、螢屏,多方面展示自己的藝術風采。

《清涼寺的鐘聲》中的明鏡法師、《洗澡》中的劉大明、《最愛》中的趙齊全、《三國演義》中的孫策……「為了演好明鏡法師,我還特意學習了佛教文化。」濮存昕回憶說。

這些栩栩如生的影視形象,讓濮存昕獲得了包括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在內的諸多榮譽。

如今,濮存昕擔任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如何推動話劇藝術的守正創新發展,是他常常思考的問題。

戲比天大視戲如命

二○二一年九月,濮存昕導演的新版《雷雨》在北京人藝曹禺劇場上演。「我們試圖對劇中人物進行新的解讀。」濮存昕介紹,在新版《雷雨》中,周樸園不再是冷漠、刻板的封建家長,而是一個開放與壓抑相交織的複雜人物;魯侍萍的每次出場,都帶著過往生活背景和豐富的情感印記……

在濮存昕看來,發展新時代的話劇藝術,不僅需要透過創新創造,讓經典煥發新光芒,也需要在與世界的對話中,不斷汲取藝術創作新營養。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前,北京人藝既邀請國外優秀劇團前來登台演出,也把自己的優秀劇目推介至海外。「與世界各地的戲劇創作者進行對話,可以實現創作與欣賞的良性循環,更好地推動我國話劇藝術和文藝創作的繁榮發展。」濮存昕說。

今天,雖然身處網路時代,但北京人藝的劇場演出依然吸引觀眾,濮存昕的表演也受到眾多年輕觀眾的喜愛。濮存昕始終堅信,只要創作出更多的優秀作品,戲劇舞台就一定可以留住觀眾。

「北京人藝排練廳裡寫著『戲比天大』,這代表了一種『視戲如命』的敬業精神。」濮存昕說,「守正創新、銳意進取,我們要通過努力,為新時代話劇藝術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