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業觀察 開發AI手語數字人 幫助2780萬聽障者 文/記者雷琨、李亭、梁姊 |2022.01.22 語音朗讀 179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學生王建源。圖/天津理工大學「手語實時翻譯系統」研究團隊參加中國互聯網+ 大賽的主要成員合影。圖/天津理工大學王建源參加世界智能大會。圖/天津理工大學烏力傑參加世界智能大會。圖/天津理工大學「手語實時翻譯系統」研究團隊主要成員合影。圖/天津理工大學 文/記者雷琨、李亭、梁姊曾經有一些企業向袁甜甜了解過正在開發中的手語實時翻譯系統,想談投資。但談來談去,他們卻對項目的必要性產生了質疑,覺得手語翻譯除了「做善事」沒有其他意義。對於中國大陸二千七百八十萬聽障者來說,即將過去的二○二一年,是無障礙技術進入生活的「大年」。幾家互聯網大廠和媒體平台不約而同地在二○二一年推出自己的「AI(人工智能)手語數字人」,希望為聽障人士提供及時準確的手語內容播報,這些會「打」手語的數字人,可以幫助聽障者更好地理解健聽人所言,完成信息「輸入」的過程。在天津理工大學,有一個小小的「手語實時翻譯系統」研究團隊,他們人數不多,由聽障大學生和健聽人(聽力健全人的簡稱),共同組成。他們各司其職,致力於教AI「認」手語,將聽障者想「輸出」的思想、想表達的情感,借助科技的力量讓更多人「聽見」、「聽懂」。將科幻故事變真實二○二一年五月,世界智能大會現場,一個「手語角」吸引了不少人駐足。只要在攝影機前打出手語,身後的顯示螢幕上就會出現語意連貫的文字翻譯。這套由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和計算機學院共同參與研發的「複雜場景下中國手語實時翻譯系統」(下簡稱「手語實時翻譯系統」),已經覆蓋了教育、法律諮詢、餐飲、交通幾大應用場景,在光線充足穩定的室內,識別率最高能達到百分之九十五,部分場景下可以實現「秒翻」。王建源是研發團隊的成員之一。他是聽障家庭長大的孩子,聽力損失嚴重,吐字發聲非常困難,手語是他和這個世界打交道最初也最有效的方式。一路成長到二十二歲,聽障者的身分不曾讓他感到自卑;口不能言,也沒耽誤他長成一個妥妥的「學霸」;但如果你問他,因為聽力障礙,從小到大遇到過哪些方面的不便,他會平靜地在手機上打出四個字:方方面面——因為認識手語的人太少了。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看病,如果沒有手語翻譯陪著,即便只是頭疼腦熱,像王建源這樣的「手語族」也很難獨自就醫——絕大多數醫生不會手語,你不能要求一個病人在急診室裡,用手寫或打字的方式,條分縷析地快速描述自己的症狀。袁甜甜是王建源的老師,也是「手語實時翻譯系統」項目團隊的負責人。二○○六年研究所一畢業,她就在聾人工學院計算機系工作。十五年來,袁甜甜記不清有多少次,凌晨一、兩點鐘接到電話,讓她陪學生看病,幫忙做手語翻譯。如今,她已是學院的副院長,帶聽障生上醫院依然是她和學院所有老師的職責。她不怕辛苦,就怕自己的手語水平耽誤事。袁甜甜是健聽人,手語是走上教職之後自學的,她常常自嘲說,在語言方面天賦有限,「我是個『半顫子』(天津方言,指半吊子、不熟練)手語翻譯。學生描述的情況一複雜,或者打手語的速度太快,我就只能看懂一部分了。」袁甜甜學計算機出身,王建源的專業是網絡工程,他們想讓手語實時翻譯系統化作一道橋梁,無論是聽障者還是健聽人,都可以通過它無障礙地交流。堅持手語鋪設橋梁幫助聽障者與健聽人交流,前一座已經建成的「技術之橋」,是語音識別。袁甜甜沒想到,「老橋」的存在竟然會成為項目團隊建設「新橋」的「阻力」。「為什麼一定要搞手語翻譯呢?聾人聽不到,現在有語音識別啊!有的聾人不會說話,拿手機打字不就行了嗎?」曾經有一些企業向袁甜甜了解過正在開發中的手語實時翻譯系統,想談投資。但談來談去,他們卻對項目的必要性產生了質疑,覺得手語翻譯除了「做善事」沒有其他意義。類似的話聽得太多,快人快語的袁甜甜有點兒急了,「那要這麼說,當初搞什麼微信呢?就用短信不一樣嗎?搞什麼語音識別呢,就直接打字唄?很多創新都有傳統形式上的替代品,那科技就別進步了唄?」目前,手語實時翻譯系統還處於試用階段。理想狀態下,等到研究成果真正落地,健聽人只要打開手語翻譯程序,就能和「手語族」直接交流了。但對袁甜甜和年輕的研發團隊來說,想達到這個「理想狀態」並不容易。作為深度參與項目的聽障生,王建源和聾人工學院計算機專業的烏力傑在手語識別、翻譯技術上投入的精力愈來愈多。他倆開過一個向全社會推廣、普及手語的微信公眾號,如今已經一年半沒顧上更新了。當初辦公眾號的時候,他們的想法是,要打開一扇窗,讓聽障者被「看見」。而現在,他們忙著造橋,想讓聽障者被「聽懂」。 前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秦嶺山脈 一場保護生態之戰 下一篇文章 創業大賽奪金獎 「鯨可語」的收穫之年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6【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07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8【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 作者其他文章創業大賽奪金獎 「鯨可語」的收穫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