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秦嶺山脈 一場保護生態之戰 文/記者馮瑛冰、陳鋼、李華 |2022.01.15 語音朗讀 165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貓熊、朱鹮、金絲猴、羚牛被譽為「秦嶺四寶」。圖/新華社市民在秦嶺和諧森林公園內散步。圖/新華社金絲猴下山進村「串門」。圖/新華社位於隴縣境內的關山草原景色。圖/新華社遊人在洛南縣巡檢鎮巡檢街社區遊覽。圖/新華社一群白鵝在景村鎮八一村河道游弋。圖/新華社秦嶺深處有一處美麗的棣花古鎮。圖/新華社 文/記者馮瑛冰、陳鋼、李華秦嶺北麓山腳下,伴著陣陣微風,村民們三三兩兩走入新晉的「網紅打卡地」——秦嶺和諧森林公園。在這裡,老年人的廣場舞、年輕人的曳步舞,或是一些視頻博主的現場直播,總能吸引村民圍觀駐足,一片歡聲笑語。三年前,這片曾被一些人盯上的「好山好水」,修建著一幢幢「只可遠觀、不可近瞻」的別墅。而今,違建拆除,復耕復綠,變成當地村民休閒娛樂的大公園、遊客看山望水憶鄉愁的好去處。綠肺也是中央水塔橫亙於中國大陸中部的秦嶺山脈,西起崑崙山、東至大別山,逶迤磅礡三千里,將南北方合二為一;左牽黃河,右挽長江,不僅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更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和重要地標。從生態角度看,秦嶺山脈有著「國家中央公園」和「國之綠肺」之稱,是中國大陸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關係著南水北調、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氣候變化。秦嶺被稱為「中央水塔」,因為這裡擁有豐富的水資源,是長江、黃河的重要來水區;也是西安市的水源地,古時「八水繞長安」盛景中的「七水」都源自秦嶺;同時還是支撐中國大陸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力軍」。這裡也是「世界生物基因庫」,二千多種野生植物和四千多種動物生活其間,不僅是大貓熊、金絲猴、朱鹮、羚牛的棲息地,還是東亞植物起源的關鍵地區。二○二一年,工作人員在秦嶺主峰太白山發現中國特有的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獨葉草就是最好的佐證。努力整治秦嶺之殤一到夏天,秦嶺綠意盎然。蒼翠的秦嶺腳下,處處都是風景。然而,一九九○年代以來,一些開發商盯上了秦嶺的「風水寶地」,侵占大量耕地、林地修建別墅。二○一八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展開一場雷厲風行的專項整治,共清查出一千一百九十四棟違建別墅,其中依法拆除一千一百八十五棟,依法沒收九棟,改造後用於公共事業。二○二一年,記者前往秦嶺北麓西安段採訪,發現許多違建別墅舊址變身公園綠地,斑駁光禿的採石場已披上點點新綠,規範經營的農家樂汙水和垃圾得到處理,重點峪口設立道閘對遊客「控車減人」……事實上,這項拆除專案,拆除的不僅是有形別墅,更是對急功近利、無序發展衝動的遏制和糾正。像是採石採礦和小水電,也曾是秦嶺生態的「心腹之患」,如今,俯瞰數百畝礦區,可以見到星星點點的綠色。據統計,二○二○年底以來,礦區累計覆黃土三十五萬立方米,栽植苗木二萬餘株。根據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局表示,截至目前,西安市關閉五十座小水電站和一百一十二座礦山,結束了半個世紀礦產開發的歷史。地處西安城南、秦嶺腳下的長安區,是秦嶺北麓西安段的核心區,全區一千五百多平方公里,秦嶺長安境內面積八百七十六平方公里,占全區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五。由於距離城區不遠,這裡也是西安市民休閒的首選地,每年接待遊客超過五千萬人次,遍布各峪道的農家樂達二千八百多戶,對秦嶺生態環境帶來明顯影響。自二○一九年起,西安市長安區關停區內所有農家樂,進行集中整治,目前共有一千五百五十二戶整改達標的農家樂重新開張、規範經營。走進太乙村二十八號「欣悅」農家樂,記者看到,廚房安裝了油煙機,餐廚垃圾有專用集納箱,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汙水接入專門管道。餐廚垃圾有專門的公司收集處理,生活垃圾由村裡安排車輛拉運,汙水收集進入附近西安翻譯學院汙水處理廠。店主楊巧珍說,經過整治,達標的農家樂品質提高,生意更好了。秦嶺西安段有四十八個大的峪口,其中長安區有十個主要進山通道。經粗略統計,旺季周末兩天,一般能接待遊客六、七十萬人,產生九百多噸垃圾,需要一周才能清掃乾淨。為合理引導和管控遊客,西安市秦嶺沿線縣區設立了十五個保護站,通過智慧管控系統二十四小時管護,並結合地面調查、熱感應、遙感監測、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形成一體化的動態監測網絡。當地群眾介紹,伴隨人為活動控制,近兩年西安秦嶺區域野生動物活動範圍有所擴大,金絲猴、羚牛、黑熊、野豬等動物與人的交集日益增多。拆除違建之後 久在樊籠裡 復得返自然秦嶺北麓違建別墅問題的產生和出現並非偶然。過去一段時間,地方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普遍不夠重視,政績觀、發展觀出現偏差,「重經濟、輕生態」的粗放式發展方式,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也沒有讓山區群眾脫貧致富。違建別墅整治後,擺在治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亟待破解:如何讓秦嶺的「綠水青山」變成當地群眾的「金山銀山」?田園景色吸引遊客秦嶺西安段涉及七個區縣、五十五個鎮街,常住人口五十五萬人,其中山區人口十九萬,許多村子才剛剛脫貧。如何在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山區村民脫貧致富和秦嶺地區鄉村振興,西安仍在艱苦探索。坐落於秦嶺腳下的西安市鄠邑區白龍溝村,二○一八年拆除了原來建在緩坡上的十二棟別墅。幾十年間,這塊五點四九畝的土地上,建過磚廠、又建別墅,白龍溝村人走過很長時間的窮路,也走過犧牲生態賺錢的彎路。違建別墅整治真正警醒了白龍溝村人,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綠色發展之路。在當地政府和村委會的帶動下,全村傾力做大做優水果產業,不斷增加果園面積、提高水果品質。「村裡許多人果園種植技術愈來愈好,做得好的人家每年每畝地收入都能上萬。」村民李樹林說。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除了水果產業,秦嶺風光、田園景色,還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遊玩。水果採摘、鄉村旅遊,正在成為秦嶺地區的新業態。嶄新理念透著詩意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西安是旅遊城市,秦嶺更是西安市民的「後花園」。為村民掌舵產業發展方向,更要為市民尋求安放躁動之心的場所。自秦嶺峪口實施「控車減人」後,西安市在秦嶺與城區之間修建多處城市郊野公園,用來承接進山的客流。西安還利用渭河、灃河、滻灞河、秦嶺地區豐富的自然山水生態和歷史人文資源,構建「三河一山」綠道網絡,為給市民提供一個親近秦嶺的綠色騎行線路。二○二一年「五一」小長假,二百零五公里的「三河一山」綠道主線正式對外開放,後續工程仍在繼續延伸。順著綠道,行走於這些秦嶺腳下的村莊,記者發現,小村裡不僅來了音樂人,還多了攝影師、基金經理等等。新村民帶來新理念,曾經的農家樂正在改造升級,九棲東籬、雲裳花棲、隱約南山……店名便透著詩意。從拆除秦嶺違建別墅到融入「三河一山」建設,生態紅利正被更多人分享。而從切切實實的獲得感中,當地幹部群眾更加認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理念。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湘西峽谷奇觀 雲中天橋串起「幸福」「家庭」 下一篇文章 大陸產業觀察 開發AI手語數字人 幫助2780萬聽障者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5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6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7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8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9【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10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文創之旅】 仙居成語起源地滿天星斗 從少量定模到批量生產【大陸產業發展】商業航天 開啓可回收時代星空間小劇場打開大市場【文創之旅】大邑 詩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