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工作人雜誌綜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行政院主計處、勞工委員會及一○四人力銀行等公私機構所發表的各種相關經濟活動量化指標,並參照美國勞工部的研究報告,歸納出未來台灣職場的七大趨勢,再依之推論未來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列舉出成長性工作與衰退性工作各十種,供各界參考。
由於近年來各種影響經濟活動的因素變遷迅速,交互影響的結果,將朝以下七個方向發展。一、人口出生率繼續下降,孩子越來越少;二、強調個性化,大眾共通性式微;三個人所得提高,差距拉大;四、競爭壓力加大,工作緊張;五、生活自動化,體力勞動減少;六、追求生活健康化,重視外表;七、壽命延長,人口老化程度日高。
由於社會將朝這七個方向發展,所以滿足人類需求的產業,自會受到影響,而產生結構性的改變。如人口出生率下降;過去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年代,每年出生嬰兒都在四十五萬人上下,至一九九四年尚出生三十二萬三千人,但至二○○四年,只出生二十一萬六千人,僅十年時間,出生人口便減少三分之一,依此趨勢未來的出生率仍將繼續下滑,每年出生嬰兒數還要遞減。
單只出生率下降一項,便要影響到許多產業及其從業人員的變動興衰。如婦產科醫生近年來的接生人數都逐年減少,對婦產科醫生的需求自亦下降。孩子減少,全國小學的學生人數跟著減少,過去十年已減少五分之一,未來十年還要再減少四分之一以上,使得許多學校面臨關閉危機,小學教師這個行業的就業機會也將大幅減少。
數位化、電子化、自動化的快速發展,使媒體的結構性明顯改變,報紙發行量巨幅下滑。在一九九一年,每百戶平均有報紙六十九份,但到二○○四年已減少到三十五份,只剩下二分之一。報社有的縮小,甚至停刊,從業人員也便大幅解雇。演藝人員的人數減少更快,一九九四年至二○○二年,他們的工作機會便萎縮了百分之七十;電影工作者的就業機會更少,只剩下原來的八分之一。
當然由於社會變遷,也有許多產業興起,必須進一步雇用具有新知識、新技術的工作人員。而因產業有興衰,所以必須對趨勢走向加以掌握,並做出準確預測。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所需人才、安排衰退產業轉行及訓練從業人員再就業,也都要未雨綢繆,因此,我們呼籲:
一、政府部門要有長遠計畫:網羅專家,仔細考察,認真思慮,釐訂國家長期發展計畫,有方向、目標及有達成目標有效的方略。
二、從實現長遠計畫的觀點考量:調整政府組織與功能、尋求與國、參與國際事務,改善國家處境尤其是兩岸關係,俾在全球化、國際化浪潮中,不至於被邊緣化、孤立化。
三、成事在人:無論預測如何準確,方案如何完美,若無可用之人才推動實行,也只是畫餅而已。此外,更要讓舉國上下,人人了解趨勢走向,因為這也是每個人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