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正視「東亞峰會」重心東移效果

 |2005.11.20
235觀看次
字級

除了剛結束的「亞洲太平洋地區經濟合作會議」非正式領袖會議外,對亞太地區各國領袖而言,仍是繁忙季節,下個月還有兩個更有實質意義的高峰會議要召開。這兩個會議都在十二月中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一個是「東南亞國家協會」第十一屆高峰會議;一個是今年才創辦的「東亞高峰會議」第一屆會議。

剛閉幕的「亞太經合會議」是由當時澳洲總理霍克倡議成立,當初是以討論避免遭北美自由貿易區與歐盟的制約,確保亞洲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為目的,僅為諮商性質,並無法定規範力。但由於有超強的美國加入,打從一九八九年成立開始即成為由美國主導議題的場面,亞洲區域的經濟議題反被忽略。

這次使台灣飽受挫折的亞太經合會議卻扭轉了由美國主宰的局面,「美國之音」分析指出:「由於美國注意力的分散、中國經濟實力的日益強大,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這個組織的主角」。

亞太經合會的前執行長說:「中國在一開始就是這個組織中的重要國家,其日益強大的經濟力量,使他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區域中壯大其領導地位,也增強了在世界舞台上的發言權,這種影響力今後還會繼續擴大。」儘管如此,對中國而言,此一組織仍不能提供中國一個可以更揮灑自如的空間。

早在一九九○年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迪,就倡言組成「東亞共同體」,但受阻於美、澳、紐的壓力未得實現。而今含括十六個國家的「東亞峰會」形成,馬哈地表示欣慰,但對澳、紐的受邀卻頗為不悅。他說:「澳、紐是歐洲人,不是亞洲人」。但因地緣上的關係,在其同意與東協簽訂「友好互不侵犯條約」的條件,獲允加入。

東亞峰會參與的有東協十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洲、紐西蘭共十六國;值得注意的是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經濟與軍事力量最強大的美國,並未受邀參加。美國主管東亞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艾瑞克‧約翰表示:「除了知道各國領袖將開會之外,沒人知道東亞峰會是什麼。」

東亞峰會的形成是由「東協加三(中、日、韓)」架構轉變而來。論其主旨則在於,欲藉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區,建構一個規模宏偉,關係緊密的「東亞共同體」。這一個不包括美國在內的區域性組織出現,為中國所樂見,因為他為中國開創了一個機會,因此,中國總理溫家寶已決定率團出席東亞峰會,並於會議結束後對馬來西亞進行國是訪問。

由中國總參謀長梁光烈率領的九人軍事代表團先行抵達吉隆坡,雙方將在軍事合作、武器交易、人員訓練等,進行全面性的合作計畫。據悉這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簽訂第一個「戰略夥伴關係」條約。近年來中國與東南亞諸國的關係正積極改善,合作日趨緊密。泰國也正與中國洽談,兩國將簽訂「戰略夥伴關係」條約。

不包含美國在內的「東亞峰會」,在十六個國家中,有十五個是「亞太經合會」的成員;這個新興組織最後可能將「亞太經合會」架空,使「東南亞國家協會」成為虛級。

亞洲人要自己當家作主,新加坡外交部長楊榮文說:「如果我們不陷入瘋狂並互相攻打,我相信,世界文明的重心,將在本世紀之內轉移到亞洲。」
在亞太經合會遭到挫折,被東協加三排拒在外,對東亞峰會懵然無知的台灣,未來如何自處,著實令人憂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