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與白色的小湯圓,象徵「陰陽交泰」。圖/資料照片
今日的冬至時興包餡料的大湯圓。圖/資料照片
文/林念慈
十二月二十一日,冬至,北半球白晝最短的一夜,此後白日漸長,其實每日陽光都從黑夜中升起,而冬日也總是孕育著春天,正因如此,萬事都有盼頭。
天寒地凍,人們把日常拿來剁碎、熬煮,全包進餃子裡,像一只只耳朵,在諦聽雪壓松竹的聲音;也將對來年的期望搓成圓,從前是紅色與白色的小湯圓,象徵「陰陽交泰」,而今時興包餡料的大湯圓,任其甜蜜軟糯地浮上心頭,孩子便開心地說:「你看你看,碗裡有月亮。」
若是花生餡,咬一口,滿滿的歲月鎏金。
吃過冬節圓,不論是稚子還是老者都得長一歲,故冬至亦有「亞歲」、「小年」之稱。添歲該是喜事,但願每個人壽如人意,只是年紀大了,總有些百感交集;傳說中曾隻手打虎的詩人陸游,一旦老了,也是「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昔日滿懷豪情壯志,如今倒怕起了冬至與增歲,打得過猛虎,拚不過歲月,果然啊,英雄最怕見白頭。
所以不要當硬漢了,像蘇東坡從來也不英雄,但很可愛。他屢遭貶謫、親人漸次凋零,自然也傷心,但不忘吃點喜歡的東西,荔枝、豆粥、菜羹、茯苓餅、東坡豆腐……貶到哪兒吃到哪兒,天天變著花樣做創意料理,把憂傷化成一道道動人的滋味,在舌尖繚繞、撫慰,黑夜似乎也就沒那麼長了。
冬至那天,下著溼冷的雨,東坡依然自在地逛古寺去,還有些小得意:「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溼枯荄。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你們誰像我這樣啊?不是花季,無人相伴,還下著雨,但蘇夫子我依然灑脫,玩得開開心心。
我不會形容那是「雅興」,該說是「樂天精神」,在人間兜轉了幾圈,發現快樂比優雅重要得多,比如在雪地裡跌倒,不免狼狽,確實很難維持傲然身姿,但總可以開懷一笑,把沿途的冰雪化開。或許,東坡並非不勇敢,而是重新定義了勇敢,英雄可以揮劍斬妖、大破仇敵,也可以在低潮時接納自己的處境,把壞日子過成好日子,建立另一種生命的功業。
宋朝梅堯臣曾有〈冬至感懷〉一詩:「人實嗣其世,一衰復一榮。」榮辱盛衰,本是往復循環,與其悲切,還不如打起精神,把寒涼之事一 一畫去,如九九消寒圖;八十一日,就當歷經八十一難,每日畫一個圈,讓心圓滿,春天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