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醫師】 權隆芳 參加數學競賽 只為了爭取自我

文/記者尹平平 |2021.12.19
1101觀看次
字級
平日忙於醫療工作,權隆芳和家人難得出遊。圖/新華社
權隆芳卸下白袍,換回一身輕鬆裝扮。圖/新華社
權隆芳參加數學競賽的新聞上了熱搜榜。圖/新華社
二○二一年十一月九日,權隆芳出門診時為病人把脈。圖/新華社
權隆芳(右二)為病人做手術。圖/新華社
權隆芳的書法作品。圖/新華社

文/記者尹平平

今年三月的一天夜裡,權隆芳上了十幾次廁所。第二天上班時,她舉步維艱。權隆芳知道是腰椎出了問題,但沒想到脊髓已經從極度變形的腰椎裡掉出來,壓迫到了神經。

同事們把她送進了手術室。四個小時後,她的脊椎被打入六枚鋼釘。三十六歲的權隆芳從醫生成了病人。長期以來,身為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肛腸科醫生的她,總是要求自己能設身處地從病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次無奈「如願」。

不重蹈老一輩覆轍

術後的三個多月,權隆芳只能在家平躺。即使如此,她也拒絕「躺平」。有什麼是躺在床上仍能做的?權隆芳說她能想到最簡單的就是說話。她開始為普通話水平測試做準備,並於病癒後的十月順利參加了考試。

其實權隆芳只是樂於嘗試新東西。醫生比多數其他行業從業者面臨的考試要多,權隆芳比多數醫生面臨的考試更多。很多考試都是她「自找的」,比如普通話水平測試,再比如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

今年是權隆芳連續第三年參加這個數學競賽了。和前兩年一樣,她依舊沒進決賽圈。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學精英,權隆芳自知不是對手。那令人垂涎的百萬獎金,她也從沒覺得跟自己有什麼關係。即使如此,「肛腸科女醫生三次參加全球數學競賽」的故事,也許是由於充滿戲劇衝突元素,還一度意外上了微博熱搜榜。實際上數學只是權隆芳的業餘愛好之一,她還喜歡書法、繪畫,現在也仍不時練筆。

作為一名中醫醫生,權隆芳深知治療不能僅限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有時精神和情緒問題才是一些疾病的根源。根據對日常接觸的病人的觀察,權隆芳發現有一些中老年患者,因年輕時為工作和家庭做出的犧牲太多,生活得相當壓抑,上年紀後難免出現一定程度的情緒問題,體現為躁狂或控制欲特別強等,並因此致病。於是,她格外告誡自己,不要重蹈老一輩的覆轍。

直到媒體報導,同事們才知道權隆芳竟然有這麼多專業以外的興趣愛好。此前,眾所周知的,只是權隆芳一直在爭取考醫學博士。「權隆芳雖然一直很優秀,但她總是不滿足,覺得自己還不夠好,所以格外上進。」西苑醫院肛腸科主任賈小強告訴記者,今年已經是他第五年為權隆芳申請報考博士簽字。

權隆芳二○一○年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後,權隆芳認為自己七年的專業學習已經為行醫做足準備,但隨著工作時間的推移,她發現自己現有的科研實力和思惟意識,難以解決眼前遇到的部分專業問題,於是權隆芳決定申請讀博士。數學競賽什麼的,無非是放鬆玩玩、重在參與;對於讀博,權隆芳是認真的。

可是由於編制、工作年限、資格證明、導師安排等條條框框,此前四年,權隆芳的申請均鎩羽而歸。但是她不氣餒,人家說她缺什麼,她第二年就補什麼。今年已經是權隆芳第五年申請讀博,幾經周折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在職博士。

「都已經有穩定的工作了,還非得拿個博士文憑,有必要嗎?」權隆芳的朋友中,有人不理解她,聽她講自己的申博經歷就覺得累,心疼地勸她不要折磨自己。

「有必要啊!」權隆芳非常堅定,「的確,博士畢業做的事,我現在也能做,但是博士階段訓練出的臨床科研思惟,我卻一直缺乏,這就影響了我對病人的治療效果。」進入博士班以後,權隆芳發現,自己此前多年的思惟定勢得到突破,不再機械地按照書本知識去理解病症,而是結合導師和自己的臨床經驗,疊加時間等多重維度去為人開方治病,更凸顯中醫治療的思想精髓。

身先士卒視病如親

雖然權隆芳當醫生已十年有餘,但至今仍見不得病人受罪。一次診斷出病人時日無多時,病人家屬尚且鎮定,權隆芳卻先流出眼淚。她知道來肛腸科求醫的患者,身體和精神的痛苦都非比尋常。權隆芳總要求自己用最輕柔迅捷的方式,為患者快刀斬亂麻。

權隆芳悄悄對記者說,有些給病人做的處理,她會先對自己試試。比如肛腸科治療時常用的栓劑,總有病人反映塞不進去,有些醫生會回一句:「那不可能!」就把依舊莫名其妙的患者打發掉。但權隆芳會回家自己摸索著給自己塞。過程中她發現由於人的腸子是彎的,站著或躺著確實很難塞,但蹲著就容易得多。有了這樣的摸索,她更知道該如何具體入微地指導病人。

除了常見的痔瘡,還有一種肛腸病高發於老年群體中,即糞便嵌塞。這是由於膳食纖維攝入不足、腸道蠕動功能退化等原因,便祕數周所致。患者通常痛苦不堪,嚴重時可能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醫治這類疾病,需要醫生用專業手法幫忙清掏,權隆芳從不避諱。

「我活的這五十九年,此前從沒見過像權隆芳這麼心疼病人的醫生。」權隆芳曾經的患者李才告訴記者,三年前,他曾因直腸疾病險些危及生命。他的手術,包括術後的護理,都是權隆芳親手完成,歷時兩個多月,最終治癒。「人家都說我太倒霉了,怎麼生了這個病。但是我說我太幸運了,雖然生了這個病,但遇到了權醫生這麼好的大夫!」

十幾歲決心學醫

認為自己沒資格抱怨

權隆芳笑著向記者回憶說,她從十幾歲時就決心學醫,主要是因為自己愛給人幫忙,可是慢慢長大發現,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接受,給人幫忙還經常被當成管閒事,只有醫生這份工作,是無論怎樣為別人幫忙都不為過的,所以她覺得當醫生是目前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對病人照顧得愈多,權隆芳對家人照顧得只能愈少,尤其是對兩個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問媽媽什麼時候下班,權隆芳的一對兒女卻總是怯怯地問媽媽什麼時候上班。他們害怕媽媽去上班,因為媽媽一旦上班,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下班。只有躺在床上養腰傷的那幾個月,動彈不得的權隆芳才得以全天陪伴在孩子們身邊。儘管孩子們也要幫忙照顧媽媽,但那是他們最開心的一段時光,因為媽媽終於只屬於他們了。

今年九月,開始讀在職博士以後,權隆芳更忙了。她把一些線上的課程錄下來,下班回家看。線下的面授課她要跟醫院請假去上,結束後回來直奔醫院給病人做手術。回到家,除了自己補課,兩個剛上小學的孩子也需要輔導。權隆芳和丈夫只能教孩子們盡可能獨立,兩代人各自在書桌前完成自己的學習。

權隆芳也想閒暇時沐浴在戶外的春風中寫生,或者聽著輕鬆的音樂逛街,但現在這些都顯得太奢侈。參加各種考試和競賽,成為她爭取自我的最主要方式。承受不住家裡家外的壓力時,她也忍不住掉眼淚。可是,想起家裡老人常說的話:「井水喝不完,力氣用不完。一覺醒來,又是新的一天。」權隆芳趕緊停止自怨自艾。

看著身邊的同事,尤其是前輩、領導,不僅要兼顧家庭、醫療、科研、教學,還要承擔一些社會組織的職責,權隆芳更覺得自己沒資格抱怨,「經常看到九十多歲的院士還在工作,我們年輕人更不應該躺平了,年輕就是我們拚搏最大的資本。」她笑著給自己打氣。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