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塑藝術家】 張倍源 將動漫元素融入麵塑 文/記者王澤、張思潔 |2021.12.26 語音朗讀 14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張倍源的學生以動漫為主題,製作麵塑。圖/新華社張倍源展示他一系列的麵塑作品《舞全運》。圖/新華社張倍源作品《喜》。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澤、張思潔 「這些不是手辦嗎?」「這真的是麵捏的嗎?」陝西省西安市曲江書城三樓的麵塑展覽台前,不時有參觀者駐足,提出這樣的問題。麵塑,俗稱「捏麵人」,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這種藝術以麵粉為主料,蒸後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通過「搓、揉、挑、揪、撥」等技藝,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思考如何出圈走紅孔武的關公、精壯的陝北漢子、威風的美猴王……這些形似動漫手辦的麵塑,都出自陝西小伙張倍源之手。從兒時起,這位「八○後」就開始和伯父學做麵塑。二○一五年,在日本學習動漫和雕塑八年後,他決定回到家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推動麵塑這項古老藝術的發展。從業多年,張倍源創作了逾二千件作品,不僅有來自經典的神話人物,也有緊扣時代脈搏的主題巨製。二○一九年,他被命名為西安市蓮湖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此時,他正聚精會神地為陝西全運會捏製獨具特色的麵塑《舞全運》。只見他雙手靈活,撥子、挑刀、棍刀和胖刀等工具輪番上陣,麵團在他手裡彷彿有了生命。最終,一個皮膚黝黑、頭扎白毛巾、身著大襠褲、腳踩千層底布鞋的陝北運動員形象的麵塑出現在參觀者面前。「這是我用時半年的又一次嘗試。實際上,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麵塑『出圈』,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張倍源說。幾年前,眼看傳統藝術逐漸凋敝,他急在心裡。系統學習專業的美術和雕塑知識後,他終於有了頭緒。「我當時就想,為什麼不把現代美術和傳統藝術結合起來呢?」在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後,張倍源的麵塑技藝取得新突破。「我把動漫元素融入麵塑,年輕人很喜歡這種形象。東方美學重『神』,西方美學重『形』。二者結合,長短互補,麵塑神形兼備。」張倍源說。培養孩子的鑑賞力傳承傳統藝術不能只靠美觀的作品,張倍源講起一段讓他頗受觸動的經歷。「那天,一位家長帶著孩子路過工作室,指著我的作品對孩子說,瞧見沒,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只能去捏麵人。」這讓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單打獨鬥」,要從年輕一代開始,培養他們對非遺的熱愛,讓愈來愈多的人了解麵塑、愛上麵塑,發現非遺的魅力和文化價值。為此,張倍源於二○一八年創辦了麵塑興趣班,後又與多所中小學合作開設麵塑課程。目前,已有一百六十餘名學生上過「麵人張」老師的課,他們都非常喜歡這門藝術。「傳統的麵塑形象大多是四大名著和民間故事中的經典人物形象,不一定能激起孩子們的興趣。所以,開始我會教他們捏各種現代動漫人物。等到他們喜歡上麵塑後,我會講更多『中國風』的人物和其精神內涵,培養孩子們對不同作品的理解力和鑑賞力。」張倍源說。近年來,張倍源還創作了一批絲綢之路、脫貧攻堅等主題的麵塑。「現在,國家大力支持非遺事業的發展。借此東風,我將繼續努力,爭取再製作出有中國特色、有時代元素、有文化價值的精美作品,也爭取讓更多的朋友看見非遺、愛上非遺、傳承非遺。」他說。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醫師】 權隆芳 參加數學競賽 只為了爭取自我 下一篇文章 【紫砂藝術大師】 呂俊杰 守正 但是不能守舊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3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4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05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6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7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8IABS大會 佛光山AI佛典翻譯受矚2025.08.1509屏東講堂 佛光兒童發願奉行三好2025.08.1510陳英俊 春風化雨途中法律助人2025.08.1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擬音師】韓睿達 用聲音創造更多價值【《聊齋:蘭若寺》主創團隊】追光動畫 呈現真人實拍難有的效果浙江工商大學校長 郁建興 AI浪潮下 並非只鬥智鬥勇【作家】林竹 特殊筆桿書寫動人篇章【海南殘服再生資源公司董事長】陳德琳 以殘助殘 讓愛再生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 張和平 尋菌30年成就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