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印象】 夕遊出張所

文/詩庵 |2021.12.02
902觀看次
字級

文/詩庵

坐落於台南市安平區古堡街的「夕遊出張所」(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安平分室),是以當地歷史淵源已久的元素「鹽」而著名。其名稱由來,係取自「鹽」的日文發音「sio」,加上日文「出張所」有轄區辦事處之意,兩者結合而成,由於地理位置非常適合觀賞夕陽,成為這裡的一大特點。

夕遊出張所是日治時期,台南地區專賣局鹽務課所管轄的四個分支機構之一,負責管理食鹽的收納、銷售、檢查及其他相關事務。當時全台共設有十六個管理鹽務的辦事處,而夕遊出張所建築,為其中僅存的鹽務廳舍之一。

二次大戰期間,因這一帶有安平地標的三根大煙囪,成為盟機轟炸的顯著目標,真空鹽工廠便毀於戰火中。

大戰結束後,夕遊出張所被改為鹽務退休人員的宿舍,後來被經濟部收回,二○○三年五月十三日,台南市政府將「夕遊出張所」公告為市定古蹟。

鹽業興盛時期,夕遊出張所是相當重要的據點。

早期台南沿海地區的安平、七股、將軍、北門,北至嘉義布袋地區,都是製鹽產業興盛的地帶;直到製鹽產業沒落後,許多早期的鹽田及鹽區倉庫、鹽試驗工廠,都已經沒落並收存起來。

但產業沒落的背後,不代表建築也跟著收場。

二○一○年,夕遊出張所整建過後,由政府委託民間企業團體經營管理,安平地區許多古蹟景點,都以「鹽」作為主題而活化起來,以嶄新面貌迎接旅人。

這棟質樸的日式建築,屬於和洋折衷式風格,外觀採雨淋板木構建築,主體平面呈現L形。其入口處屋頂為「半切妻」形式,上面不鋪設屋瓦,僅覆有雨淋板。玄關處則仿西式露台向外突出,立有兩根經洗石子處理過的柱子,地上還鋪有一排紅磚。屋後則設有外廊,方便通往北邊的儲藏室。

踏進出張所,現場展示鹽雕及鹽的故事,並輔以文字說明,尤其設計了三百六十六種代表不同生日及意義的生日鹽,在木製台面上一字排開,畫面繽紛得好不熱鬧。

夕遊出張所質樸的日式建築,散發溫暖木頭色調。尤其以全榫銜接的屋頂加上木框的窗戶,讓人不禁流連忘返。室外則擺放一輛古老三輪車,提供遊客拍照留念,只不過不能站上去搭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