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斯土】移動國土 外傘頂洲 文/詩庵 |2024.06.25 語音朗讀 79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潟湖區域的蚵棚。圖/詩庵遊客可乘船前往外傘頂洲進行生態之旅。圖/詩庵潟湖區域的蚵棚。 圖為塭港堆燈塔。圖/詩庵 文/詩庵學者估計,位於嘉義縣海岸外,有「移動國土」之稱的外傘頂沙洲,將於二○二八年完全沒入海平面,成為「消失的國土」。沙洲、潟湖的形成,有多重原因,主要是每年六至十一月間,經常發生的颱風豪雨,大地在狂風暴雨吹襲下,處處形成小溪流,這些小溪沿著山坡流向低處並匯集,河床因淤積而上升,導致河水猛漲,挾帶上游巨量泥沙、礫石,以萬馬奔騰之勢,衝向出海口。這種大自然的造陸運動,從未間斷過,嘉南平原之海岸,南至二層行溪,北至北港溪之間,一直以來都是台灣本島沙洲、潟湖最多的地區。外傘頂洲,又稱「外傘頂沙洲」、「外傘頂汕」,長約二十公里,寬度一至三公里,面積約一百餘公頃,呈東北、西南走向,因形狀似傘而得名,是台灣最大的沙洲。外傘頂洲與嘉義縣海岸之間的水域,被稱為「東石潟湖」,因外傘頂洲的屏障,形成平靜的廣大淺水海域,目前是台灣的主要牡蠣養殖區之一。由於受到波浪、沿岸流及東北季風影響,外傘頂洲平均每年往西南方向漂移六、七十公尺,因此被稱為「移動的國土」,行政上雖歸屬雲林縣口湖鄉,實際上大部分沙洲位於嘉義縣東石鄉外海,主要是由濁水溪出海時挾帶的大量泥沙沖積而成。早期的濁水溪主流,藉由北港溪、西螺溪流注海中,大量泥沙隨著沉積在河口附近海域,經過長年累月的波浪和海流作用,形成外傘頂洲。一九一一年,日人開始整治濁水溪,截斷北港溪等支流,主流改由西螺溪入海後,北港溪自成水系,輸砂量也因此銳減,每年減少約十萬立方公尺,旺盛的沉積作用不再,外傘頂洲開始有後退的趨勢。從一九○四年至一九九五年,外傘頂洲歷經沙洲地形的幼年、青壯年,現已邁入老年階段,沙源無法充分補充,加上侵蝕作用影響,沙洲上的堆沙,陸續被沖刷至東側較低窪之潟湖,目前,外傘頂洲往西南偏移的速度逐漸加快,面積也日漸縮減,且被波浪及潮水切割成幾塊。據資料記載,一九六○年代時,在外傘頂洲上,曾經住居過逾千人口,漁民利用茅草、竹子搭建簡易房舍,有上百戶形成聚落,且有一條大街,連雜貨店、藥舖都有,居民普遍仰賴捕魚、養蚵維生,自給自足,人丁興盛的景象,就像座與世隔絕的海上島國。當時,強勁的風飛沙塑造出一座座小沙丘,尚能儲蓄水源,隨手挖掘層層交錯的丘谷底部,立刻湧出沁涼甘甜的淡水。但經過二十多年,沙洲上堆疊成峰的沙丘又遭數次颱風侵襲,加上沙洲流失、漂移,逐漸被夷成平地,居民即使到處挖掘也找不到淡水飲用,無奈只有陸續遷離沙洲。到了戒嚴時期,沙洲上幾乎無人居住,甚至被地方政府視為包袱,雲林縣及嘉義縣均不願接掌管理,最後兩地均派出鄉長到省政府,用猜拳方式來決定誰屬,結果雲林縣口湖鄉的鄉長輸了,自此外傘頂洲劃歸雲林縣管轄。不過,現在的外傘頂洲南移很多,沙洲大部分位在嘉義縣,水運交通上,只有嘉義縣的三個港口有船筏可以到達。外傘頂洲周邊海域沙洲甚多,船隻稍有不慎即易擱淺,日本殖民政府因而於一九一四年在外傘頂洲沙灘上設立「塭港堆燈塔」。自一九一四年首建以來,因沙洲漂移、海水浸蝕等因素,多次傾斜倒塌,前後歷經七次重建,是全台灣燈塔中,重建次數最多者。由於沙洲本身是浮動的地基,燈塔也因沙洲移動而數次改變位置,影響海上船隻導航功能,遂於一九七七年,改進燈塔設備。目前,塔身採鋼架結構,遠望會以為是海上架設的電線塔,也已經沒有導航功用,不過,仍舊矗立在忽隱忽現的沙洲上,守候著這一片漂流的土地。 前一篇文章 【文史雜談】最委屈的 狀元 下一篇文章 【文史雜談】稷下學宮 開啟公學校之先河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大江南北】沅江風情 常德詩牆【大江南北】青島江蘇路基督教堂【文化遺產】天下第一家:曲阜孔子故宅【大江南北】最美廊橋──婺源彩虹橋【寰宇采風】藏族文化藝術寶庫 青海塔爾寺【走過歷史】 下淡水溪鐵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