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采風】藏族文化藝術寶庫 青海塔爾寺

文/詩庵 |2023.06.20
1071觀看次
字級
古銅鐘上黏滿了硬幣。圖/詩庵
祈福與祝福的轉經輪。圖/詩庵
門把上繫著信徒敬獻的哈達。圖/詩庵
塔爾寺雄偉山門。圖/詩庵
寺前廣場八寶如意塔。圖/詩庵

文/詩庵

被譽為「第二藍毗尼園」的佛教名剎──塔爾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南方的湟中縣,為黃教四大寺院之一,是極具盛名的佛教聖地。與西藏拉薩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以及甘肅甘南的拉卜楞寺,並稱「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

由於塔爾寺所在地,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誕生處,因而在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倡議下興建該寺,逐漸成為藏族、蒙古族、土族的聖地。整個寺院沿著平緩的山坡修建,由眾多殿閣、經堂、佛塔、僧舍組成,總占地面積為四十萬平方公尺。經歷代高僧大德修葺擴建,融合藏漢藝術風格的建築群,錯落有致,金碧輝煌。在歷史上鼎盛時期,住寺僧眾曾多達五千人。

寺前廣場上的八座白色八寶如意塔,據說是為紀念釋迦牟尼的八大功德而建。塔身上部為白灰抹面瓶形,底座以青磚砌成,腰部裝飾經文,每個塔身還鑲了佛龕,裡面藏有梵文,再豎以剎杆相輪十三重,剎杆頂端設有仰蓮、覆鉢和日月寶珠。

目前塔爾寺保存完好的殿堂,有大金瓦殿、宗喀巴紀念塔、彌勒佛殿、喜金剛佛殿、護法神殿(俗稱「小金瓦殿」)、長壽佛殿(俗稱「小花寺」)、大經堂、九間殿等十二座。

「大金瓦殿」建於明洪武二年(一三六九),採用漢式宮殿建築形式。之後改屋頂為金頂,形成鎏金銅瓦的三層重簷歇山式金頂,又在簷口和殿脊上裝飾鎏金的雲頭、滴水的蓮瓣。簷角飾有鎏金管頭,形似龍首,垂脊四角各置銅質鎏金大耳獅銅鈴,陽光照耀下,光芒四射、熠熠生輝,象徵佛光普照人間。

大金瓦殿內高約十二公尺的大銀塔,也稱為「宗喀巴紀念塔」,就是宗喀巴誕生之地。純銀底座約二十七平方公尺,塔身鍍以黃金,並鑲嵌珍珠、瑪瑙、翡翠等珠寶,裹以數十層十方信眾送來的白色「哈達」(以長方形絹布製成的禮敬法器)。塔上有一個小小的佛龕,供奉宗喀巴大師藥泥鎏金塑像。

「小金瓦殿」又名「護法神殿」,建於明崇禎四年(一六三一),在藏式平頂建築上,增建一漢式歇山式小亭,四角飛翹,雄偉壯觀。院內牆上繪滿精美壁畫,寺中樓閣迴廊陳設野牛、野羊、熊、猴等標本,象徵佛法無邊,一切妖魔鬼怪皆已被護法神征服,使眾生斷絕邪惡皈依佛法。

塔爾寺最宏偉的建築「大經堂」,是一座藏式平頂建築,殿內共有一百六十八根藏式八楞大柱子(其中六十根暗柱砌在四壁牆內)對稱排列,每根柱子上都雕有美麗圖案。大經堂前廊有十根藏式八楞大柱子,門樓上築以漢式亭閣,亭脊上裝飾著金輪(法輪),兩側各有一隻金鹿正聳耳聽經,象徵「法輪常轉」。

至於塔爾寺的木雕精華,都集中在小金瓦殿南面的「小花寺」,現已形成一個小型院落。正面為琉璃磚牆突出的小門,院內種有菩提樹,濃蔭蔽日,清靜優雅。殿內木刻浮雕層層疊疊,鍍金銅像栩栩如生,手工雕飾精湛細緻。

小金瓦殿旁的「印經院」,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築,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歷史。除了存放三萬餘塊各種經書的木刻印版和少量佛畫刻版,每年亦頻繁辦理誦經、辯經、學經等活動。

四百多年來,塔爾寺不斷增建、重建,色彩華麗的古剎建築群,是藏族文化藝術的寶庫,壁畫、堆繡、酥油花,則被稱為塔爾寺「藝術三絕」。寺藏文物琳瑯滿目,其中又以「藏文百科全書」著稱的《甘珠爾》、《丹珠爾》、《宗喀巴師徒全集》為代表,也使得該寺成為研究藏族文化與藏傳佛教之基地。

塔爾寺因其尊貴地位,香火鼎盛。不僅從草原牧場趕來的藏族人,會在大金瓦殿前叩起長頭,很多遊人也會收起話語,立在佛像前祈禱許願,再默默地叩一個長頭,起身後,眼神中滿是平和與喜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