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念佛生天」的修行意義(續)
在上周的文章中,談到大梵天王化身為梵天童子,與忉利諸天人在善法堂中集會的時候,放光現身,引起諸天人驚訝異常,現在接著繼續講述《闍尼沙經》的內容。
當時,忉利天諸天人並沒有起身迎接梵天童子(亦即大梵天王),沒有對祂行禮,也未請祂入坐。忉利諸天人全都雙手合十,盤腿而坐,心想祂會坐到祂想要的那個天人的座位上。於是,隨著梵天童子的就座,那個座位的天人非常欣悅,就像是太子登基為王舉行以水澆頭的灌頂儀式時那樣地踊躍歡喜。梵天童子就座後不久,又再變身,就在大眾上方的虛空中盤坐。
梵天童子在空中嶷然不動,說了以下的偈頌:「調伏無上尊,教世生明處,大明演明法,梵行無等侶,使清淨眾生,生於淨妙天。」梵天童子說上面的偈語後,接著告訴忉利諸天人:所謂的梵音有五種清淨的特徵,分別是:一、其音正直,二、其音和雅,三、其音清徹,四、其音深滿,五、周遍遠聞。具備此五種特徵的聲音,乃名梵音。
接著祂又昭告諸天大眾,請他們仔細聽好!摩竭國的在家佛弟子命終之後,有證得阿那含者,有證得斯陀含者,有證得須陀洹者,有人命終後轉生在他化自在天,有的轉生在化自在天、兜率天、焰摩天、忉利天、四天王者,有的投生在貴族皇室、婆羅門、居士大家,他們自然都享受著五欲快樂。梵天童子又以下面的偈頌說道:
摩竭優婆塞,諸有命終者,
八萬四千人,吾聞俱得道。
成就須陀洹,不復墮惡趣,
俱乘平正路,得道能救濟。
此等群生類,功德所扶持,
智慧捨恩愛,慚愧離欺妄。
於彼諸天眾,梵童記如是,
言得須陀洹,諸天皆歡喜。
以上的敘述就等於是代替佛陀回答了阿難尊者,之前有關摩竭國人沒有得到佛陀授記的疑惑,以及回應了阿難向佛陀為摩竭國人授記的請求。
當時,毗沙門天王聽聞上面的偈頌後,歡喜地說道:「世尊來到世間說真實法,真是奇特!真是奇特!真是前所未有啊!我本來不知如來來到世間說如是妙法,我想在未來也會有另一尊佛說如是妙法,能使忉利諸天人生歡喜心。」不過梵天童子卻對毗沙門天王說道:「你為何會這麼說呢?如來以方便力解說善與不善諸法,具足說法而無所得,說空淨法而有所得,此法微妙,就像醍醐灌頂一樣。」
梵天童子又告訴忉利天人,請他們都仔細地聽好!好好地思惟,他會再對他們講說如來的教法,然後分別解說四念處、七定具、四神足等法門,內容如下:
一、四念處:內身觀,精勤不懈,專念不忘,除世貪憂。外身觀,精勤不懈,專念不忘,除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精勤不懈,專念不忘,除世貪憂。內觀身已,生他身智;內觀受已,生他受智;內觀意已,生他意智;內觀法已,生他法智,是為如來善能分別說四念處。
二、七定具: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是為如來善能分別說七定具,以上就是修正定必須具備的七個要件。
三、四神足:「足」為「基礎」之意,用四種定力攝心,使定、慧均等,所願皆得,故名神足。四神足包括四種可以達到的禪定:一、欲定勤行成就修習神足;二、精進定勤行成就修習神足;三、意定勤行成就修習神足;四、思惟定勤行成就修習神足。
梵天童子又告訴諸天人:過去諸沙門、婆羅門以無數的方法展現無量的神通,都是因為修習四神足而生起;未來的諸沙門、婆羅門想要施展無數無量的神通變化,也必須由四神足而生起;如今現在的諸沙門、婆羅門想要施展無量的神通,也皆是要由修持四神足而生起。
這時,梵天童子立即施展神通,將自己變化成三十三個分身,與三十三天諸天一一同坐,然後問道:「你們都看見我的神變法力了嗎?」諸天回答道:「我們都已經看見了。」梵天童子說道:「我也是因為修持四神足的緣故,才能施展如是無數的神通變化。」
這時,三十三天諸天都各自感到驚訝,內心念道:「現在梵天童子單獨坐在我身旁這麼說話,而當一個化身梵天童子說話的時候,其餘的化身也同時說話;當一個化身靜默不說話時,其餘的化身也都靜默不說話。」
【註:忉利天意譯為「三十三天」,是欲界天的第二層天,位於須彌山頂上,中央為天主「帝釋天,山頂四面各有八大臣佐,君臣合計為數三十三,故名「三十三天」。】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