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豐子愷
文/林少雯
明英宗陷北營,乜先雪夜令人行刺。其人見一大蟒蛇繞護帳外,畏怖而去。自是稍加敬禮。
──《明通紀》,朱幼蘭書
「蛇護孱王」的護生故事,是一則真實的歷史故事。
這個歷史故事,講述的是發生於明朝正統十四年(一四四九),明英宗北征瓦刺的土木之變,亦稱土木堡之變。該次衝突瓦刺(蒙古族)太師乜先是導火線,他派遣了二千貢使前來京城,卻報稱三千人。
司禮監王振核實使者人數,叫禮部按實際人數發給賞賜,又將瓦剌貢馬削價五分之四,僅付給瓦刺索求諸物的五分之一。乜先大怒,於是兵分四路大舉攻擊明邊境,邊境的守軍與乜先部隊奮戰失利,向朝廷求援。
英宗聽信王振之言御駕親征,由於準備倉促,途中軍糧不繼,軍心不穩。在大同又聽宦官郭敬說前方戰敗,王振開始驚慌撤退,幾員大將戰死,五萬騎全部覆沒。英宗隨後到達土木堡,不幸被俘。
英宗成了階下囚,夜宿營帳中。乜先派人於雪夜行刺英宗。受命行刺英宗的刺客,悄悄來到營帳外,在帳外觀察時,卻見一條大蟒蛇盤踞在帳前,並用蛇身環繞營帳,彷彿在護衛住宿於帳內的英宗。刺客被這景象嚇壞了,心中感到恐懼,沒能完成任務就逃走了,回去將所見情況稟報乜先,自此乜先對英宗也敬畏起來,並給予禮遇。
英宗與大蟒蛇可能有宿世的因緣,英宗以帝王之尊而落難,蟒蛇前來護衛,以報前世之恩。故事中,我們看到英宗大難不死,當時他甚至不知道是一條大蟒蛇救了他的性命。若說是巧合,大蟒蛇只是無意間來到營帳外,也沒想到就這樣救了英宗;但是,很多人都說世上沒有巧合的事,巧合的背後都有原因,只是人們不知不覺;這巧合其實是有因果在牽線,因果在主導著生命輪迴中的生離死別和悲歡離合。
英宗是一位懦弱的君王,一時落難於外,蟒蛇前來搭救,以報前世之恩,不論您信不信因果,這則故事依然是撼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