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1】隨堂開示錄 539 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 36 談徒眾調派 3-2

星雲大師 |2021.11.09
1393觀看次
字級
1982年3月,大師率領「歐洲考察團」首訪歐洲,幾十年來在大眾的齊心努力之下,佛光山於歐洲多國陸續成立道場圖為荷蘭荷華寺。圖/資料照片
1982年3月,大師率領「歐洲考察團」首訪歐洲,幾十年來在大眾的齊心努力之下,佛光山於歐洲多國陸續成立道場圖為瑞士佛光山。圖/資料照片
1982年3月,大師率領「歐洲考察團」首訪歐洲,幾十年來在大眾的齊心努力之下,佛光山於歐洲多國陸續成立道場圖為奧地利維也納佛光山。圖/資料照片
1982年3月,大師率領「歐洲考察團」首訪歐洲,幾十年來在大眾的齊心努力之下,佛光山於歐洲多國陸續成立道場。圖為法國法華禪寺。圖/資料照片
1982年3月,大師率領「歐洲考察團」首訪歐洲,幾十年來在大眾的齊心努力之下,佛光山於歐洲多國陸續成立道場。圖為倫敦佛光山。圖/資料照片

為佛光山叢林學院國際學部學生開示
時間:2005年2月15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法堂會議室


大師:有人不想出國嗎?為什麼?

學生:剛出家不久,想要先具備好做一個出家人的條件,例如法器的學習。

大師:法器的學習只要一個禮拜就夠了。我沒有學過一天的法器,就是慈惠法師,過去在家眾的時候也沒有學過,但是他每一種法器都會敲。學法器,等到你真正要去學,一生都不會,你想要學會,在很自然的情況下就會了。我講一個例子,這是學習上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四十多年前我在高雄的時候,有一群年輕、優秀的小姐,熱心於要敲法器,我就利用一個月一、兩次的時間教他們,但是教了好幾年,卻沒有一個敲得好。那麼聰明、伶俐、活潑、天真的女孩,為什麼學不會呢?但是我在宜蘭的時候,像慈莊法師、慈惠法師、慈容法師,我只要稍微講解一下,他們就統統都會了。奇怪!為什麼會差這麼多呢?後來才知道這不是聰明、笨的問題,而是學習的態度不一樣。高雄人的學習,是等到我來才學,我走了就不再練習,當然永遠都學不會。我在宜蘭,只是隨便說一下,走了之後,明天、後天都會看到他們在練習。自己在學、在醞釀,所以身上的血液、細胞,就會跟著板眼、節奏合一、調和了。好比學英文,如果只是靠老師來教,十年也是差不多,英文是靠自己苦心學來的,自己學一個 鐘點,比老師教三個鐘點更加有用。學習,三分靠老師,七分靠自己。
同樣的道理,剛才講到要先把一個出家人學好、把法器學好,聽起來實在冠冕堂皇。早期舉辦大專佛學夏令營,學生在山上才二個禮拜,就已經會做五堂功課、會敲法器了。現在我們的學生從佛學院畢業還不會敲法器,要記住!要跟自己學。不過學法器需要天分,也沒有那麼急迫,就如人家說的「沒有音樂細胞」也不要緊,要有自知之明,能知道自己的優、缺點。
早期台灣出家眾很少,都是在家眾敲法器,甚至放燄口。我現在說一句,不是聰明、不聰明的問題,而是在於有心、無心,沒有「要學會敲法器」的念頭,怎麼學得會呢?心要相應才學得會。
學生:想朝文教事業方面發展。

大師:說到文教,文是什麼?教是什麼?要能舉出具體事實。有的人常常會說我要學習、我要用功、我要勇敢、奮發向前,我將來要行菩薩道、我要發掘智慧、我要開發心靈、我要發揮本能……到最後統統都沒有做到。
獲得四川大學博士學位的滿紀法師,跟我說想要回到常住教書。我要他先到社會大學教書,他說:「我適合在寺院裡教書,不喜歡到社會上去。」我說學部九月才開學,他說:「我在學院開學前,想在常住領行單,去園藝、去總務,增加生活上的經驗。」為什麼?他說:「我剛去四川的時候,只有一個人,不會煮飯,才想到:『沒有吃苦,不能做人啊!』」這麼一講,我就懂了。所以做什麼事都不能只是講口號的。文教,要能說出什麼文、什麼教。「文」裡面,你可以說我要做《人間福報》的主筆,每天至少寫一篇社論;或者做《普門學報》的編輯,每一期撰稿一篇、二篇。「教」裡面,你可以說我有這個機會讀到研究所,以後要回到山上從事某一種教育事業,在佛學院教經論或是什麼課程。
不是說讀英文班一定要到國外。宗教裡面有一個觀念──常住的需要比個人的需要重要,所以不要先把自己定型,你們可以反問自己:像我這樣的人,常住要我做什麼?這對你很要緊的。因為你自己決定要或不要,在主觀上已經先把自己定型,我就不會再跟你對抗,我是順人意的。
在常住服務可以有二個方向,一種是遊歷各別分院、各個慈善、文教、行政單位,但怕的是什麼地方都遊走了,到最後,卻樣樣了解,樣樣稀鬆,一事無成了。一種是一門深入,想要學什麼、做什麼就專心的學、專心的做,比如我學教學、我學文化、我學行政、我學公關。要為自己訂一個生涯規畫,替自己規畫一個最容易做到的目標。
有什麼人願意到歐洲?為什麼想到歐洲?能到歐洲幾年?假如很苦,可以忍耐幾年?要有這個志願──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到歐洲,除了會講法語、英文,身高至少要一百六十公分以上,因為外國人個子都很高,不是看不起矮小,矮小有矮小的用途,但也要自己能表現特長,除了個子高,還要有風度。玉琳國師是十不全的書記師,但是他的字寫得很好,所以可以做幕僚。人才要安在適當的位置上,才能有所發揮。

學生:佛法在歐洲不興盛,出家前到過歐洲,當地法師非常少、很辛苦,信徒很發心、渴望佛法,曾經想過將來如果有因緣,願意回到歐洲,希望能給外國人一點學佛的因緣,一直服務到常住要我回來的時候,我再回來。

大師:我覺得在佛學院讀三年、四年的書,不見得會有佛法,還是要去經驗、去實踐。人生幾何?有的上了年齡、學歷好一點、有社會經驗的,可以做短期的訓練,例如學習當家一個月、學習知賓一個月、學習梵唄一個月、學習典座一個月等,或密集學習佛法三個月,如佛法概論、佛教史,因為他們到了這種年齡,雖然基礎的學問已經有了,但是要他深入佛法是不容易的,反而到最後高不成,低不就,不但佛學沒有學好,其他實用的東西也不會。過去政府興辦職業學校,就是為了讓學生畢業後能有一技之長,例如高雄有一所餐飲大學,學生學會了幾樣餐飲,畢業以後就容易找到職業。我在大陸的家人一再想到美國,但是條件不符,我說:「除非你們能學會做廚師。」因為在美國,如果你能煮一道中國美味料理,他願意讓你留在當地做試驗,他需要各種技術上的人才,現在我的家有十七個人在美國,統統都做廚師。
佛法義理也像語言的學習,需要多年的薰習。不過,在佛門裡也需要各項技術,比方學駕駛一個月、學彈琴二個月、學做菜、做飯,先和人結緣,慢慢地,能寫多少文章、能講說多少佛法。常常講、常常說,十年、二十年後,就通了。(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