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星雲大師 浮生若夢

星雲大師 |2021.11.05
3184觀看次
字級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像浮萍一樣的人生,就如「南柯一夢」!

人的眼、耳、鼻、舌、身、心,在佛教裡稱為「六識」。當眼、耳、鼻、舌、身都睡覺的時候,唯有心(意識)還可以起來活動;雖沒有實體,也像真的一樣,上山下海,交際往來,稱為「夢境」。

在現實的人生裡,有的人喜歡做夢,因為一個夢增加了人生多少的歲月。夢境中,有的人一夜之間歷經幾十年,榮華富貴的過了一生。但也有人害怕做夢,因為夢境裡諸多恐怖的景象,往往一夢醒來,嚇得渾身大汗淋漓,身心不安!

在佛教裡,許多經論都告訴我們,做夢的原因:有的是因為體弱多病,有的是因為日有所思,有的是因為記憶恍惚,有的是因為顛倒妄想;當然,也有人把夢境的一切,看成是未來即將發生的一種預兆。

其實,人生如夢,在如夢的人生中,又做了多少迷妄的夢?所以古人往往教誡吾人是「痴人說夢」。

圖/Unsplash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所以智者又說:「大夢誰先覺,平生吾自知。」

夢,經常都會纏繞著我們的人生,如詩人杜牧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真是何苦來哉啊!

夢,當然也有很多種類!有的人在睡眠中被打被殺,甚至被分屍,稱為「惡夢」;在睡眠中,經歷許多奇異的事情,例如從未見過的東西、從未見過的生物、從未到過的地方,稱為「奇夢」。但也有的人,把平時所學習、所思想的事物,又在夢中加以回憶、琢磨,稱為「智夢」。甚至有時候未曾想到的知識、思想、人事、計畫,也會由夢中而來,這可以叫做「寤夢」。

夢,有歡歡喜喜的夢,有恐恐怖怖的夢,有是非得失的夢,有千年悟道的夢,所謂夢,也只不過是人的心意識裡一種狀況的顯現罷了。

做夢的經驗人人都有,所以有的人就希望「夢想成真」!但這是不對的,因為如果你所做的是一個憂悲苦惱的夢、哀怨難解的夢、求生不能的夢、欲海難填的夢;假如夢境成真,你又如何生活呢?

人,應該把夢想化為理想。理想中,事業的成就、前途的看好、聖賢的希望、道德的成長;當理想成真,那就是從「浮生若夢」而到達真實的人生了。 ──摘自星雲大師《迷悟之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