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1
teamLab自2001年創立以來,已成為一個超過600人的跨國創作團體,以數位技術打造藝術世界,期盼藉由沉浸式創作,讓觀眾在共創的過程中,締結新的親密與邂逅,拉近人與人之間,因科技便利而產生的距離;旗下的teamLab Kids執行長董事松本明耐說:
「人類天生具合作精神和創造力,當前教育只強調一個正確答案,扼殺了創造力。」
2
作家張曼娟2000年開始,與麥田出版社合作推出「張曼娟藏詩卷」系列,開創古典新詮的寫作潮流;今年後疫情時代,她體驗並思索孤獨的意義,以10位詩人、10段人生故事,寫下《天上有顆孤獨星:照亮世人獨行時》,張曼娟表示:
「能夠享受孤獨的人是比較有自信的,因為他懂得與自己的相處之道。」
3
台灣珠寶藝術家趙心綺(Cindy Chao),繼2018年、2019年獲英國倫敦巨匠臻藏藝博會獎項肯定,今年又以「花之精靈胸針」,獲頒「巨匠臻藏大獎 」珍稀寶石類別獎項,是12件獲獎展品中唯一的高級珠寶作品,趙心綺認為:
「人生就像積木的堆疊,要不斷的堆疊,才有機會成就今天的高度。」
4
原本從事對講機裝修事業的曾慶棟、林櫻櫻夫妻,擔心退休後生活失卻重心,12年前超前部署,一起學習木雕與烙畫;2年前他們從職場退休後,在台南市白河區買了塊地,一邊耕作、一邊開起工作坊,人生第二春過得快意且多采,曾慶棟說:
「木頭經過雕琢就能綻放光采,人生其實也是如此。」
5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宥達,當他還是大三的醫學生時,罹患甲狀腺癌,但他不向命運低頭,決心把握生命為偏鄉奉獻;2018年他創辦展臂閱讀協會,帶領醫護、學生和義工,搶救無數發展遲緩的孩子,陳宥達說:
「服務不必到天涯海角,莒光號到得了的地方,就有無數雙眼期盼著。」
6
「同食角落」負責人廖健妤,畢業於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因看到社會上銀髮族需求,創辦了老玩客公司,推動熟齡再就業與青銀共創;「同食角落」更進一步實現青銀共事的友善職場,打造一個溫暖的跨世代交流空間,廖健妤說:
「希望更多長輩不受年齡限制,勇敢跨入職涯『第二春』,重新投入社會看到自身的重要性。」
7
資深氣象主播任立渝,陪伴台灣民眾超過半世紀,5月31日在TVBS晚間新聞播報最後一次氣象後,光榮退休;他獨特的主播經驗與魅力,獲得評審全票通過,拿下第56屆金鐘獎特別貢獻獎,任立渝期許年輕後輩記得兩件事:
「一,要知道自己的能力,並且想辦法提升自己的本領;第二點則是要記得,吃虧就是占便宜。」
8
南投書法家吳德賢以雕刻刀代筆、以陶代紙,創作「一刀雕書法」,既有書法神韻又有金石篆刻的勁道,因此被稱為「吳一刀」;他致力於推廣藝術,教學、辦展覽,儘管每天工作時間長,還得四處奔波,但他卻樂在其中,吳德賢認為:
「退休才是揮灑人生最好時機,少了工作和生活羈絆,更可以好好地追求自己的興趣,體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