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重逢】 昆蟲學家的旅行 文/歐銀釧 |2021.10.15 語音朗讀 262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三角蜻蜓。圖/唐欣潔朱紅細蟌。圖/唐欣潔淡紋青斑蝶造訪蜜源充足的高士佛澤蘭。圖/歐銀釧海神蜻蜓。圖/唐欣潔 文/歐銀釧一隻蠹魚從書頁上疾走而過。牠咬破書架上的書籍,不知啃食了多久?那是我許多年前購買、翻讀,卻一直沒讀完的《徐霞客遊記》。心想那蠹魚咀嚼了書,隨著明朝文學家徐霞客遊歷中國大江南北,玩得很開心吧!我將此事告訴昆蟲專家唐欣潔。她說,蠹魚肯定愈吃愈高興,不但吃知識,還吃了牠最喜歡的食物。「蠹魚是地球上最原始的昆蟲之一,偏愛取食澱粉類材質。」和她說話時,又一隻銀灰色蠹魚從另一本書穿行而過。「我們置身於昆蟲世界,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牠們身影,蟲室友無所不在,蟑螂、蚊子、蒼蠅、螞蟻、衣蛾、米象等等都是。有的我們很熟悉,有的你可能不曾注意過牠的存在。」「美國調查,平均每家有約一百種的昆蟲躲藏於其間。台灣高溫多溼,雖然沒有做過調查,但粗估會遠高於這個數字。」每次和唐欣潔通訊都像打開昆蟲大全。夏末某日,散步到公園,見到蝴蝶飛舞。拍了照傳過去。她很快回覆:「淡紋青斑蝴蝶和高士佛澤蘭,最近應該常看到這樣的風景。」的確如此,大半個夏天,屢次見到一群蝴蝶繞著蜜源充足的高士佛澤蘭,「為什麼有些蝴蝶停在植物上,仍一開一合的拍動翅膀?」「牠隨時準備飛走。」好像就在我身旁一樣,她在line上說。唐欣潔是台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館長,疫情警戒中,她仍戴口罩在動物園上班。她是中興大學昆蟲研究所碩士。讀小學時,都會利用回外婆家時,去新北市新店碧潭那一帶看各種昆蟲。「我讀昆蟲系只是因為高中時聽到同學在看大學科系時,發現竟然有昆蟲系這個系可以選,當時覺得很有趣,心想可以到處採集,看蟲抓蟲。後來考大學填志願時就填了。」「老實說這門科系真的有趣,因為認識昆蟲不光是要會認蟲,也需要了解植物。」昆蟲天地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萬花筒世界,種類太多了。」她說,昆蟲是地球上最繁盛的動物類群之一。昆蟲不但比人類早出現在地球,而且比恐龍還早,約三億五千萬年前就存在了,牠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所以才能生存至今。七月下旬的一個颱風天,十多隻蜻蜓在象山公園飛來飛去,想拍攝卻拍不到,速度太快。我將此情景告訴她,她立即回應:「黃黃的?大概會是薄翅蜻蜓。我稱牠是都市遊俠。這種是全世界都有的種類,從平地分布到三千公尺的地方,總是可以看見牠們。」在古典文學中,常出現蜻蜓的身影。唐代詩人杜甫之〈曲江二首〉:「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蜻蜓點水,其實就是蜻蜓產卵。國畫也喜以蜻蜓入畫,表現各種怡然的姿態。唐欣潔得空即出外尋訪蜻蜓。最難忘的是二○○七年,她曾和朋友到屏東牡丹鄉獅子村的尋蜓之旅。「那片草澤因為草太長又乾,不容易行進,走得很辛苦。這是一次很累,很怪異的蜻蜓調查,連續好久壞天氣之後的兩天神奇陽光日,我去找接連尋訪兩年的岷峨弓蜓。」她在紀錄中寫道:「看到五種蜻蜓,但是沒有岷峨弓蜓,我們來之前曾有人看到牠,難道我們真的跟牠沒緣?等待中,看到有蜻蜓做運動、吊單槓。」她讓自己成為風與陽光的一部分,避免驚擾蜻蜓,緩緩舉起相機拍攝。「一直守著這口水池根本不是辦法,岷峨弓蜓就是不來。於是,我們只好在附近展開大規模搜索。這裡的環境屬於陸化的草澤,看起來已經乾旱很多年了,整片草叢長又茂密,在這兒行走,如果沒有草上飛的功夫,真是舉步維艱,每走一步都得把腳抬高高,踩扁草叢才能移動,短腿的我走起來真是欲哭無淚。」閱讀她和友人尋訪蜻蜓的紀錄,好像和她走在屏東牡丹鄉,在茂密草叢中緩步行進,尋覓蜓蹤。「詭異的是,在這麼乾的地方,竟然有好多長鋏晏蜓,走在乾燥的魚池兩旁,不時驚起正在產卵的或休息的雌蟲。一趟巡下來,發現至少超過二十隻,真是懷疑這種環境下產的卵可以存活?」「第一天在一堆長痣絲蟌、長鋏晏蜓混亂中度過,晚上,雙腿已經痠痛到不行,所以趕緊休息。我竟然夢到沙塵暴來襲,還用棉被蓋住。如果是滿天的蜻蜓暴那該有多好啊!」不可思議,她愛蜻蜓,愛到希望夢到滿天的蜻蜓。那回,她沒找到岷峨弓蜓,「但是,發現了台灣超過七十多年沒有觀察紀錄,以為已經在台灣消失的海神蜻蜓。」她屏氣凝神,欣賞傳說中的海神蜻蜓,腹面藍灰色。腹部鮮紅色,輕巧的駐足一根枯枝上。「好帥啊!」她在心中讚美牠。「大家為之精神振奮,後來,大家接力把棲地有出現海神蜻蜓的點都找到。」隔了十四年,談起與海神蜻蜓相逢的旅程,她記得那次初相見的興奮心跳:「一九三二年時,台灣曾有人發現海神蜻蜓,隔了七十五年,也就是二○○七年,我們才又看見牠的蹤影。當時真是驚喜萬分。之後,陸續有人發現牠,二○二○年在台東和屏東都還有海神蜻蜓的觀察紀錄,去年沒有,可能是疫情影響,大家較少出門。」蜻蜓可當作水域環境評估的指標生物之一。唐欣潔說,與其說保育蜻蜓,其實更該積極維護與管理溼地,愛護大自然。「有空不妨停駐水邊,欣賞這些飛過你身旁的小飛俠。」認識唐欣潔,重新打開童年時光。彷彿回到孩提,在田裡追蚱蜢,在河邊追蜻蜓。漆黑的夜,看螢火蟲閃爍螢光。初秋的夜晚,聆聽蟋蟀歌唱。浩瀚的昆蟲祕密世界,像時光百科全書,等待閱讀。這回沒有蠹魚同行啃書,我隨著昆蟲學家唐欣潔,輕步旅行去。 前一篇文章 【日常速寫】 躲貓貓 下一篇文章 【狗生之樂】 追求追球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4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5【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觀我望己】 追日,散策旅程 上父親的山水【遇見荷】 呼喚你的名字【獻給動物朋友的詩】異獸派的「偶」遇——喚起童心的赤子狐狸【王文靜看世界】到「月球」住一個星期──喜馬拉雅「木斯塘」【植物筆記】 花上發芽的孩子 作者其他文章【遇見荷】 呼喚你的名字【時光重逢】 壺納鄉思,彩繪揚瓷 ——林振龍的陶藝人生【時光重逢】貓咪、海洋、咾咕石─法國畫家佛洛宏‧夏弗耶的望安時光【遇見荷】思念是一瓣輕舟【時光重逢】荷香千里【遇見荷】如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