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人物38 克莉絲汀四十不惑 開創全球最大保育計畫

文/楊慧莉 |2021.08.14
2436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近年來,氣候變遷,地球暖化,全球多處飽受各種災情之苦。不僅人類遭殃,其他物種也瀕危。好消息是有人早在三十年前就投入保育志業,與夫婿創建了將近二十座可讓野生動物棲息和復育的國家公園。她是巴塔哥尼亞服飾公司前執行長克莉絲汀……

生命 軌跡
從企業家到保育鬥士


克莉絲汀‧麥克迪維特‧湯普金斯(Kristine McDivitt Tompkins, 1950-)從小與手足成長於加州曾祖父的大片牧場,當子孫後代無意承接畜牧重擔,牧場便轉手賣給鄰居。失去土地後,彷彿頓失生命之錨,克莉絲汀和家人感到飄泊。這是她第一次明白,有些事物的價值是在失去、缺席後才能真正被體會。

20來歲成CEO
牧場成長經驗,讓克莉絲汀對戶外活動極有好感,進而在往後人生成為滑雪和登山好手,甚至在念書時半工半讀,到生產戶外活動行頭的公司服務,老闆是美國攀岩好手兼環保主義者伊馮‧喬伊納德(Yvon Chouinard)。

完成學業後,克莉絲汀繼續協助伊馮的事業。當時,老闆要幫員工訂做制服,結果大家靈機一動,另創主要生產登山者服飾的巴塔哥尼亞服飾公司(Patagonia)。她在「巴塔哥尼亞」,從元老一路做到成為公司的CEO(執行長),生產出全球一流的登山服飾。當時,她三十歲不到。

克莉絲汀與伊馮共事二十三年。期間,她嫁給伊馮的山友道格‧湯普金斯(Doug Tompkins)。道格也是企業家;他與人一起創辦了兩家全球知名品牌公司:「北臉」(The North Face)和「思捷環球」(Esprit)。克莉絲汀表示,連同「巴塔哥尼亞」,這三家公司由一群成長於上個世紀六○年代的人所創,這些人的價值信念在民權運動、反戰、女性主義與和平運動中形塑,最後成了三家企業多年來所貫徹的價值。

40歲隨夫創新局
一九八○年代後期,道格決定放下手邊所有事業,將接下來的三分之一人生用來「繳交活在地球上的租金」──這該是道格在環保意識下想對地球盡一分心力的幽默用語。此時,克莉絲汀也進入四十不惑之齡,覺得該是著手新事物的時刻了。

從「巴塔哥尼亞」公司退休後,克莉絲汀第二天就飛了六千英里到位居南美洲、橫跨智利和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草原,加入丈夫在此所開啟的生平第一個保育計畫。道格年輕時曾在這裡受過滑雪訓練,因而愛上此區,覺得可以做些什麼保護它。 

約三十年前,克莉絲汀與道格置身智利南邊的小木屋時,百感交集。儘管周遭是數千年柏樹林立的原始雨林,但夫妻倆已開始意識到生物的美麗和多樣性正在各地上演遭摧毀的劇碼,不免感嘆,「地球上如還有野生淨土,多半只是因為無情的經濟發展尚未抵達。」

他們先是看到工業化的農業在巴塔哥尼亞區域像惡性腫瘤般快速蔓延,不久又見到黃金開採、水壩計畫等破壞環境的威脅,徹底感受到全球經濟成長的威力已震到南迴歸線以南。

購地保護阻破壞
當「進步」被視為一種有希望的演化時,湯普金斯夫婦卻從所在的位置看到工業成長的黑暗面:「工業化的世界觀一旦用在支持所有生命的自然系統上,地球就變成一個大工廠,用來生產所有我們認為需要的物品。這樣的世界觀卻對人類整體福祉、氣候系統和野生生物造成摧毀性的結果。」道格視此結果為進步的代價。夫妻倆發現大事不妙,因此要力挽狂瀾,阻止這樣的趨勢發展。

作為保育生態的信仰者,克莉絲汀與道格透過家族基金會,開始取得智利和阿根廷的野生棲息地──其中,有些仍保有原始性;有些則需要時間修復,重新成為野生區。最後,他們從一些賣家購置了兩百萬英畝的土地,先是聚集起來成為私人保護區,裡頭建置了公園基礎設施,有營地和步道,歡迎大眾前去使用,最終目標是將這些受保護的野生棲息地捐出,變成新的國家公園。

不過,克莉絲汀與夫婿用私人財富購買土地,防止自然遭全球經濟黑手挾持的義舉,在上個世紀九○年代初期的智利聞所未聞,於是受到當地人的高度懷疑及敵意伺候。所幸,他們始終言行合一,說到做到,贏得當地人的信任。歷經多年的努力,夫妻倆已永久保護了將近一千五百萬英畝的溫帶雨林、巴塔哥尼亞草原、沿海地區、淡水溼地,開創出十三座新的國家公園。

保育計畫執牛耳
湯普金斯夫婦的保育計畫裡,第一個打造的是普馬林國家公園。克莉絲汀表示,這座占地一百萬英畝的原始溫帶雨林,比其他國家公園,更容易著手保護,而它也像是童話故事主角愛麗絲掉進的第一個兔子洞,帶領他們前進到其他的國家公園,一路充滿驚險。

然而,兩人的「並肩」探險在二○一五年畫下句點,道格因划獨木舟出意外而離世。當時,克莉絲汀非常悲痛,但也再度讓她感受到「缺席」的力量,從而加快他們夫婦攜手共創的保育計畫,其成果斐然,包括於二○一八年在南大西洋創建占地約二千五百萬英畝的海洋國家公園,公園內禁止任何商業捕魚和捕撈;二○一九年完成史上最大私人土地捐贈,把最後一百萬英畝、位於智利的保育地轉讓給政府,接著藉由公私合營,創建了五座新的國家公園,並擴建了另外三座,最後建構出的區域比瑞士還大。

克莉絲汀表示,與道格開創的保育計畫最後能顯現效益,都是合作成果,對象包括智利和阿根廷政府,以及有志一同的保育慈善家。儘管不居功,但她與丈夫透過湯普金斯基金會所推動的保育計畫,無庸置疑的已居全球領先和領導的地位。

生態 一體
邀世人共創美麗家園


克莉絲汀與丈夫所為,不只是保護地景,最重要的是協助打造出可正常運作的生態系統。他們的基金會不管運作到哪兒,都會留意當地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物種,並想辦法解決讓物種消失的原因。結果,透過他們的努力,一些原生物種回來了,如位於阿根廷的伊貝拉溼地(Iberá)上的大食蟻獸、南美草原鹿,以及已在當地生態系統上消失一百多年的綠翅金剛鸚鵡。

發揮想像的力量
而今,伊貝拉溼地在克莉絲汀與團隊的努力下變成國家公園,在一百七十萬英畝的土地上成功復育出已消失半世紀的美洲豹,讓這裡的生態系統漸漸步上正軌。此外,他們也讓巴塔哥尼亞草原上幾個關鍵物種的數量增加,如瀕危的馬駝鹿、 日益稀少的美洲鴕等。

克莉絲汀的血液裡有著披荊斬棘和隨遇而安的精神。不管在哪裡打拚,她都樂在其中。她很難說出哪個國家公園讓自己最有成就感,因為它們各有特殊點、挑戰和成功之處。她表示,「當我在伊貝拉時,就想,我好愛這裡喔,但到了巴塔哥尼亞時,我又不想離開那裡了。」

除了背後有基金會和優秀團隊支持,克莉絲汀認為保育工作成功的關鍵在於發揮想像的力量,想像一切都有可能,想像那些「記錄在日誌本中的豐富野生物種絕不只是舊書裡的故事」。

她深信「這個世界應該要更漂亮、更平等」,也親眼見證。二○○四年,她與丈夫買下智利和巴塔哥尼亞的最大牧場時,那裡因過度放牧而土壤侵蝕嚴重,只剩少數野生動物;當地美洲獅和狐狸遭迫害數十年,所剩不多。但,今天這塊區域已納入巴塔哥尼亞國家公園,而過去以獵殺美洲獅為務的牛仔阿賽里奧(Arcelio),現在成為公園內野生動物保護團隊成員,專門負責追蹤的工作,他的故事抓住了全球人的想像──一切都有可能。

人類進步新指標
克莉絲汀更希望自己多年來與夫婿所成就的保育故事能激勵世人共襄盛舉,「個人和機構都需抗爭、努力,為地球保育盡一分力量。」

她表示,如果人類現在所面對的是生物多樣性、人類尊嚴、健康社群的存續問題,那麼答案一定得涵蓋復育地球的選項,而且愈多愈快愈好。同時,她也坦承每個人雖有其角色扮演,但如她一樣的有政治影響力、有錢的特權階級,更該發揮影響力,把復育當作未來運籌帷幄的重點所在,因為那正是問題的核心。
近來,世人力阻新冠病毒肆虐所做的各種努力和改變,讓克莉絲汀看到了希望,因為「這表示我們在身處絕望之境時可以團結力量」,特別是「疫情有可能只是氣候變遷危機所帶來的更廣泛潛在傷害的前兆」。

常言道,「萬物息息相關」,克莉絲汀認為這恐怕已成為當今世人不得不正視的現實,「每個人的生命都會被其他人的行動所影響,而人類未來的命運取決於地球健全與否。可以想見,我們共通的命運不是興旺就是受苦。但不管哪種,都是一起行動的結果。」

克莉絲汀呼籲世人共同打造一種尊榮所有生命內在價值的文明,重新想像自己是地球生命圈的一部分,行為舉止不僅反映個人的選擇,也缺一不可。
至於從何做起?她的建議是:不管你是誰,在做什麼,每天早上起床,做一些跟自己無關、但跟你所鍾愛又直覺是真切之事有關的事物。此外,你的人類進步觀也要跟著翻轉,要以「邁向全人、健康、人類尊嚴和野性之美」為進步的新指標和最終訴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