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148】行銷暨活動經理 包克特 借力使力 靠電玩拉近親子關係

文/楊慧莉 |2025.10.25
108觀看次
字級
包克特一開始踏進電玩世界,有些摸門不著。(示意圖) 圖/123RF
不同世代一起玩電玩,改變傳統的互動規則。(示意圖) 圖/123RF
包克特的「電玩之旅」收穫滿滿,最開心的是被兒子認證為「酷媽」。 圖/The Rapid City Post
行銷經理為了與孩子交心,踏進電玩世界。圖/SME Sioux Falls
當年耶誕節,包克特的父母買了任天堂遊戲機,親子共玩,一起創造美好回憶,也拉近彼此關係。 圖/翻拍自Ted

文/楊慧莉

家有青春期兒女的父母,可能多少會發現親子關係日益疏遠,特別是當今科技時代讓親子互動更添變數。本周主題人物包克特一開始也面對相同難題,但她打破僵局,直搗黃龍,卻意外發現一個別有洞天的世界,不僅打破她對電玩世界的偏見,也大有斬獲……



跨越代溝

那天,

我走進電玩世界

漢娜‧包克特(Hannah Boquet)是網際網路服務商「SDN Communications」的行銷經理。除了工作,她也為人母,只是因離婚而無法與前夫一起撫養孩子。但她對孩子的愛從未有一絲短少。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包克特沉醉在甜蜜的負擔裡——把屎把尿外,小孩會爬到她的大腿上,要求她給他們唱搖籃曲和念故事書給他們聽。然而,孩子長得很快,這種甜蜜共處時光感覺一溜眼就不見了。

所幸,包克特沒讓自己措手不及,在孩子完全長大之前,找到了重新與他們連結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她也因此展開了一場「特殊旅程」,找到與孩子交心的門路。日前,她上公益平台,分享這趟旅程心得。

傻傻加入遊戲團隊

首先,包克特表示,自己的孩子是數位原民,意即他們從小就生長在有各式各樣數位產品的環境裡,電玩、智慧手機、網際網路和各種科技。因此,她看著孩子打電玩有好一陣子了。原本,她對電玩興趣缺缺直到突發奇想了一個念頭:與其努力把孩子拉進我的世界跟我在一起,倒不如踏進他們的世界跟他們一起,看看會如何?她想到上個世紀末流行的一款任天堂電玩遊戲《迪迪金剛賽車》(Diddy Kong Racing),當時她可玩得不亦樂乎。她想著,孩子們玩的新電玩遊戲,會有多難?

於是,有天,包克特開著個人電腦,戴著耳機,坐在自家屋子裡,而她的兩個大孩子,一個十二歲,另一個十歲,在他們父親的家裡也戴上耳機,開著配備。雙方在各自地方一起投入《要塞英雄》的神祕世界,這是一款合作射擊生存的線上遊戲。

玩沒多久,包克特的孩子就不在現場了,他們累積足夠的點數,跑去開藏寶箱了。而她壓根不清楚孩子們在做什麼。她一直停留在登陸的地方,原地打轉,更別說知道要去開門、打開藏寶箱或前進到下一個地方。很快的,她的孩子就知道老媽遭到射擊、倒下了。

老媽有難兒子搭救

隨即,包克特的十二歲兒子就回應了,「老媽,沒關係,撐著點。」然後,兒子就跑向她,憑空造出一個建物,再把手伸向她治癒她,讓她覺得好酷,不知道還可以這樣治癒人。她家老二也開著半掛式卡車前來救援,車子撞開他哥哥剛剛建造的牆,穿著他的香蕉裝跳出車外,也把手伸向她治癒她。

就在那一刻,包克特大可喊停說,「真的很不會玩,電玩不適合我。」但她沒這麼做!原因是他們一起笑翻了。她笑整個狀況好荒謬啊,她懷疑兒子可能在笑媽媽怎麼這麼不會玩電玩。

不管如何,兒子們決定要緊靠母親身邊,教媽媽怎麼玩這個遊戲,而包克特不只是學習怎麼玩這個遊戲,也學著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她學到兩兄弟在玩遊戲時一起建立了連結,以及他們如何溝通。或許最重要的是,她了解到這也是她最想要的連結方式。

包克特覺得跟兒子一起玩電玩時所建立的連結,有別於多數青少年和父母所建立的連結,「因為我們之間所建立的連結是透過玩耍,透過他們教我一種新的技能,而我夠勇敢、也夠痴傻,覺得我或許可以跟他們一起玩。」

電玩改變互動規則

有趣的是,包克特後來發現,原來她並非唯一獨享這種經歷的人。她跟老弟阿莫斯談及電玩遊戲時,老弟說,他其實也是常常透過電玩跟他所有的外甥和外甥女聯繫。

阿莫斯所為,看似不近人情,卻有其「苦衷」。因為他目前住在紐西蘭,先前住德國。與阿莫斯不在同一個國家,包克特的孩子根本無從認識這位叔叔。換句話說,阿莫斯不可能接到孩子打來的長途電話,但上線一起玩《要塞英雄》,就能一起創造美好回憶,或許還因此得知她家老二真的很皮。由此可見,電玩改變了傳統的互動規則。

現在,常常會聽到「電競」二字,許多人有點摸門不著。包克特解釋,電競就是有競爭性的電玩遊戲,只要有競爭性的數位遊戲都算,如《要塞英雄》或國際象棋之類的遊戲,只要是透過電腦玩耍。這些遊戲靠競爭而歸屬於同類型。

而今,不只是包克特的孩子有玩電玩的經驗。根據包克特的了解,今年南達科他州已批准電競為高中校園活動,讓她直呼:「這真是太好了。」



玩在一起

連結,無須拘泥於形式

現在,孩子可在南達科他州校園內加入電競戰隊。包克特認為,這點別具重要性,因為這些孩子不只是玩,也在練習和獲得可終身受用的技能,如領導力、團隊合作、溝通、策略及處理困難情緒的能力。

加入電玩擺脫不安

包克特進一步指出,這些孩子一旦進入職場,企業也會受惠於孩子們在高中和大學獲得的技能。此外,她認為這種競技活動深具包容性,沒有年齡、背景或能力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在電競活動中玩、競爭、成長和獲勝。

包克特坦承,這種線上活動還有一些其他好處,是她先前未曾留意,直到與孩子玩在一起。首先,她明白,當一名單親,會將電玩和電競視為一種複雜的課題,「因為會對這個空間裡所出現的交流感到不安,特別是孩子會跟陌生人說話」。她認為這種不安有其根據。而今,她加入孩子,進入這個空間,就明白自己要跟他們一起學習,並協助教導他們如何優游其中。

過程中,包克特發現這趟導航除了有點讓人害怕,還有喜悅,因為這是一個共享的空間,在這裡,有很多共享經驗。當她跟孩子一起時,她得以窺見孩子的世界,學習如何更好的保護他們,助他們暢行無阻。

親子同樂不退流行

另外,包克特發現透過這種親子同樂,可以看到彼此不同的面向。而此觀點並非新穎。回想自己在原生家庭成長的經驗,也發生過類似情形。

包克特猶記兒時父母的告誡,「電視會弄壞腦子,把電視丟掉吧。」當時,她成長於上個世紀九○年代的南達科他州鄉間,有很多徜徉在大自然中與朋友玩耍的經驗,對電視沒那麼在乎和想念。

儘管有許多美好的童年回憶,但包克特難忘父母曾在某個耶誕節時所帶給他們的驚喜。他們買了家用電視遊戲機「任天堂64」。這時,他們也才發現父母根本沒丟掉電視機,只是把它放在儲藏室。於是,他們把老骨董搬下來,全家人坐下來,一起玩。跟她的弟弟們玩,簡直樂瘋了,因為都很會玩,有時她還會贏。

不過,包克特認為玩任天堂真正的喜悅來自與父親的連結。她的父親在性格上有兩種清晰可辨的不同面向:其中一個面向是嚴格、認真、充滿紀律,因為他要養一堆小孩;另一個面向是有趣、輕鬆自在、很搞笑。當他們同場競賽,玩在一起時,她父親就會流露出輕鬆愉快的一面。

包克特的弟弟以斯拉跟她說過一件事:有一天,他在家玩《最後一戰》,父親在午休時間回家。於是,他們的父親就坐下來一起玩。一溜眼,半小時過去了。接著,一小時過去。然後,兩小時又過去了。最後,以斯拉忍不住說,「老爸,你不用回去上班嗎?」父親回說,「工作可以等,但我們現在在拯救全世界。」

兒子認證後新身分

包克特明白她的父親並不真的喜歡電玩,也不擅長,但為了與他們連結而選擇待在那個孩子所在的空間,說著孩子熟悉的語彙,即便他沒那麼喜歡。

如今,包克特的父親已離世八年,她希望也能傳承父親的精神,多跟孩子創造更多美好回憶。因此,每當她的孩子問說,「來跟我們玩《要塞英雄》吧!」不管她有多忙,她都不會後悔坐下來陪他們一起玩。

包克特認為電玩讓她驚喜連連,從學校藉由組隊競賽為孩子創造歸屬感,到藉機教導可讓他們終身受用的技能;從她父親陪他們玩和她自己陪孩子玩,還有現在只要她談到電競,有此經驗的人就會放下手邊工作跟她交流;每個故事都是關於連結,連結讓大家齊聚一堂。

包克特想著,當初若非她答應孩子「一起玩《要塞英雄》」的要求,這一切都不會發生。由於她答應孩子的要求,接著她老闆問她要不要開車到北明尼蘇達州研究一下電競比賽,然後把心得帶回,讓這種遊戲也在南達科他州蘇瀑市發生。幾經研究和團隊合作,她辦到了,去年九月與夥伴一起帶領南達科他州第一屆所有年齡層都可參加的免費電競賽。今年,他們的董事會同意要在這個月讓比賽進入第二回合。

不管如何,包克特深知這一切都起於她想跟自己的兒子連結。與兒子一起踏進電玩世界學習時,她發現,儘管你不知道怎麼開啟裡頭的門,只要能與孩子連結,都值得你這麼做。這趟旅程中,她覺得最意想不到的收穫是,兒子已認證她是一個「酷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