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跟各位讀者介紹過,馬達加斯加的雌狸貓為了避免雄狸貓騷擾,會加強、偽裝自身雄性特徵,那情況有可能反過來嗎?今天介紹的蠅虎科蜘蛛(以下簡稱跳蛛),或許可以告訴答案。
圖/BOB
上次跟各位讀者介紹過,馬達加斯加的雌狸貓為了避免雄狸貓騷擾,會加強、偽裝自身雄性特徵,那情況有可能反過來嗎?今天介紹的蠅虎科蜘蛛(以下簡稱跳蛛),或許可以告訴答案。
圖/BOB
文/牆編
上次跟各位讀者介紹過,馬達加斯加的雌狸貓為了避免雄狸貓騷擾,會加強、偽裝自身雄性特徵,那情況有可能反過來嗎?今天介紹的蠅虎科蜘蛛(以下簡稱跳蛛),或許可以告訴答案。
大自然中雄性動物為了順利交配,經常需要努力展現自己體壯的身體,方能贏得雌性芳心,得以綿延子孫。但是求偶這種行為,有時候是要拚上性命的。
公跳蛛會用色彩鮮豔的軀幹及靈活的肢體,用各種曼妙動作敲打特定節奏吸引母蜘蛛交配。然而,這類母跳蛛多屬肉食性,且體型較大,面對大跳求偶舞的追求者,飢餓的母蛛屆時將會痛下殺手飽餐一頓。
錯誤求愛 浪費精力
母蜘蛛們對於同種都這麼不留情面,更何況是非我族類的「男孩兒」?要是有公蜘蛛膽敢在異種母蜘蛛眼前跳舞,只會落得老饕看見美食一樣的下場。被同種妹子咬死還可說是「為愛而死」,但搞錯對象而被異種妹子宰掉就實在太冤了。科學家們稱這些浪費精力的求偶行為為「錯誤求愛」(misdirected courtship),並認為了解這種現象可以有效維持生物多樣性,因為不同種蜘蛛的交配季節可能會重疊;公蜘蛛若能降低精力的浪費,以及被異種母蜘蛛殺死的風險,將顯得十分重要。
佛羅里達大學的行為演化學家麗莎泰勒(Lisa Taylor)博士觀察4種不同長相及跳不同求偶舞的虎蛛,並提出2個降低錯誤求愛成本的假設:
假設 1
大家喜歡棲息的地方不一
樣,因此不會碰到異種妹子。
假設 2
同種間的求偶舞不同,使
公跳蛛們可在安全距離內,吸引同種
母跳蛛注意。
泰勒在亞利桑那州的森林進行研究,發現母蜘蛛們的確對於棲息位置有不同喜好,公蜘蛛們會根據棲息地的特質來尋找同種的母蜘蛛;公蜘蛛們只要遇到異性,就100%會求偶——也就是說不論是遇到同種還是異種母蜘蛛,先跳舞再說。
背上線條 無助避敵
另外,公蜘蛛很有可能在瘋狂求偶狀態時,因為眼中只有異性,而無法注意周遭環境,進而被天敵獵捕吃光光。由於這些蜘蛛身上的斑紋因性別而有極大差異,泰勒博士懷疑公跳蛛們身體上色彩斑斕的線條,是讓牠們在為愛瘋狂時能夠順利逃過「虎口」。為了證實這個假設,泰勒用蜜粉遮蓋住公跳蛛背上的線條,以此來檢驗此種公跳蛛背上特有的條紋,是否能減少天敵 (另一種大蜘蛛) 捕食的機率。
結果發現,公跳蛛不論背上有無線條,被捕食的機率都是一樣的。不過,蜘蛛的線條還是有可能防範其他不同的捕食者,一切有待感興趣的同學未來接手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