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公寓院長】 陳思 要讓長者度過快樂晚年

文/記者丁非白、于也童、楊鈺晨  |2021.08.01
1565觀看次
字級
在老年公寓的院子裡,陪長輩賞花。圖/新華社
陳思在養老院為長輩們做音樂心理疏導遊戲。圖/新華社
陳思在哈佛大學留影。圖/新華社
陳思主持養老院裡的歌唱比賽。圖/新華社
在老年公寓的院子裡,陪長輩賞花。圖/新華社

文/記者丁非白、于也童、楊鈺晨

「王奶奶,你還能記起我不?」拉著王奶奶的手,陳思笑著說。

聽完陳思的話,患有重度小腦萎縮的王奶奶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你不是到我家串門兒來了嘛,咱進屋坐一會兒啊……」在陳思的一番「勸說」下,王奶奶終於不亂走了。

三十四歲的陳思是瀋陽市天柱山(遠大)老年公寓的院長。這個長相清秀的女孩身上有著令人羨慕的關鍵詞:哈佛大學碩士畢業、曾經華爾街的一份高薪工作……

二○一三年,陳思選擇從美國辭職回到家鄉,當起了養老院的院長,將自己的青春和數百名銀髮老人的幸福緊緊相連。太多人對她的選擇表示不解,她說,「青春只有奮鬥才會精采,我更希望自己的奮鬥是有意義的,是能為這個時代做一些事的。」

最愛和你在一起

陳思的決定在別人看來異常衝動,其實做養老產業的種子,少年時期就種在了她心裡。

二○○二年,陳思的母親和姨媽創辦了一所養老院,還在讀高一的陳思便開始在養老院幫忙。「很多老人在這裡一住就是十幾年,他們幾乎是看著我長大的,所以我對老人們也有了一種發自心底的親切感,我喜歡和他們相處。」陳思說。

二○一三年,陳思接手了養老院,也從此成了爺爺、奶奶眼中的「全能孫女」,包攬了養老院裡包括院長、心理諮詢師、營養師、兼職護工、活動主持人等多項工作。

「在國外,我常利用周末去考察那裡的養老院,並著手研究了國外養老體系和經營理念、老年人如何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養老院怎麼保證老人的安全等問題。」回國後,陳思在經營養老院方面的最大不同,就是理念的變化。

「傳統經營理念多為照顧老人的吃住、保證老人的安全,對老人精神世界的關注比較少。」為此,她鼓勵老人成立老年模特隊、老年合唱團,建立了團體心理諮詢小組,還積極動員老人們通過設立老年委員會,自主、自立地為自身服務。

有些剛來養老院的老人,一開始情緒低落,感覺自己被「拋棄」,往往孤獨而恐懼,也會失落和無力。陳思試著把自己在大學中學到的心理知識融入各種活動中,始終不斷嘗試從新的視角給養老行業帶來新的想法。她細心地了解每一個老人的性格和愛好,讓他們能發揮出自己的特長,潛移默化地疏導老人焦慮的心態。

呂阿姨是養老院裡公認的「歌星」,陳思就在養老院裡為她舉辦演唱會;蔡奶奶以前是教古漢語的,陳思就請她給老人們講漢字的故事;邊爺爺關注時政,陳思就定期請他給大家解讀國家大政方針……

「一提到養老院,很多人就會覺得死氣沉沉、了無生氣。我要打破這個刻板印象,就想告訴爺爺奶奶們,也想讓更多人知道,即使人到暮年,也要盡情去做自己。」陳思說。

在陳思看來,怎樣對待老人,是一個社會的文明風向標。每個人都會老,但衰老和死亡也是很多人不願直視的問題。「我在校主攻人類發展與社會心理學,研究人從出生、成熟、衰老等每個人生階段的發展規律和心理特點。我相信,我能為養老事業做些事情。」

最想看見你開心

沒人和他聊天、總是一個人獨處、不愛說話……多年研究心理學讓陳思對老人的心理和情緒波動格外敏銳,種種跡象之下,她判斷:李爺爺被「孤立」了。

「李爺爺是部隊出身,說話嗓門很大,關鍵還耳背,和別人聊天,人家說啥他聽不見,久而久之別人就不愛理他了。」陳思說。

李爺爺的情況讓陳思焦慮,老人的孤獨與悲傷,是她最害怕的事。

養老院的「文化沙龍」活動常態化後,很多老人主動報名參與,陳思覺得,這或許是拉近李爺爺和大家之間距離的好機會。「為了讓李爺爺參加,我反覆和他溝通,希望他能給我們講講與軍事有關的故事,李爺爺同意了。」

讓陳思意外的是,李爺爺認認真真準備了好幾頁的演講稿,配上李爺爺一貫的大嗓門,演講效果出奇得好。

這次演講後,李爺爺成了養老院裡的「紅人」。「沒想到老李還有這能耐」、「老李不簡單,是個人才」……聽著大家的誇獎,李爺爺慢慢變得自信,很快就交到不少志同道合的老夥伴。

「老人的事無小事,他們就像孩子,需要悉心關注。」陳思說。

目前,有四百多位老人在陳思的養老院生活,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超過三分之二。有些老人常年臥床,身上插著食管尿管,躺在床上看起來呆呆的,記者在老人眼前晃了晃手,他們並沒有反應。

「他們看似沒有反應,其實心裡都是有感覺的,就更需要耐心照料。我們所有的護工在給老人擦拭或翻身的時候是會不斷與他們對話交流的,比如『李爺爺,現在要翻身了』、『張奶奶,下面我們擦擦臉』。我們也會經常和臥床的爺爺奶奶們說說話、拉拉手,我們相信,他們都能聽得到。」陳思說。

面對一些老人「人老了,真沒用」等感慨,一向溫柔的陳思說,「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價值,沒有人是『沒用的』。」

「人到暮年並非花期的盡頭,反而因花開持久而愈發絢爛,除了吃好、住好,我更想讓每一位爺爺奶奶都能度過一段絢爛綻放的快樂晚年。」

一人身兼多職

為400多位爺奶也甘願

在陳思的家裡,有一個紅色的布包,裡面是一個屏風擺件,屏風上繡著兩隻小貓,惟妙惟肖,十分可愛。這是李爺爺「送」給她的結婚禮物。

李爺爺和王奶奶來自北京,每到夏天老倆口都會一起來避暑。李爺爺是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高學歷的陳思讓老倆口很是喜愛。李爺爺知道陳思愛吃茯苓餅,每次從北京來都會給她帶。「等你結婚的時候,我們一定來給你送上祝福。」李爺爺曾不止一次這樣說。

所有付出都很值得

二○一五年的夏天,老倆口沒有像往常一樣來避暑。陳思覺得奇怪,就打電話給他們。原來李爺爺突發疾病住院了。不久後,王奶奶告訴陳思,李爺爺終究沒有挺過來。聽到這個消息,陳思的心裡難受極了。

在陳思結婚前幾個月,王奶奶來養老院收拾東西時,拿出了一個紅色的小布包交給她,裡面是一個特別漂亮的屏風。「爺爺知道你喜歡小貓,生前特意買了這個屏風,本來想在你結婚的時候親自送給你當結婚禮物的,現在看沒有這個機會了。」王奶奶說。

那一刻,陳思淚如雨下。「我覺得我們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婚禮上,陳思邀請了一大桌養老院裡的老人。「站在台上望下去的時候,老人們紛紛向我招手,那一瞬間,我感覺李爺爺就在他們中間,和許許多多的老人一起見證我的幸福。」

同樣是患有重度的小腦萎縮患的汪奶奶,她幾乎每天都會到陳思的辦公室門前「打卡」,和她聊天。有段時間,陳思在家待產,回到養老院之後,發現天天來「打卡」的汪奶奶不見了。原來,老人家突發腦梗塞臥床了。再見到躺在床上依靠鼻胃管維持、已經消瘦不已的汪奶奶時,陳思難掩淚水。

走到離別岔口不遺憾

在陳思心裡,別人一般只有四位爺爺奶奶,而她卻有四百多位。「如果當時我留在美國華爾街,如今最多就是眾多金融從業者中的一員。在養老院,我是陪伴這四百多位爺爺奶奶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人,能為他們製造幸福,這種感覺是前所未有的。」

「我們希望老人們在養老院裡生活得更有質量、有尊嚴,即便未來走到離別的岔路口,我們也不會遺憾。」陳思說:「我們國家的老齡化速度非常快,老齡人口的數量非常龐大,養老問題是每個家庭都不可回避的。我想為這個行業帶來一些新的想法。」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