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研究人員可能發現了解決塑膠汙染的辦法,那就是牛,以及牛胃裡的微生物!牛有4個胃,其中一個胃叫作「瘤胃」,而研究人員發現,瘤胃裡有微生物和酶,可以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塑膠,像是大家常用的塑膠袋、塑膠瓶、紡織品和食物包裝。圖/王儀雄
文/郭宣含
奧地利研究人員可能發現了解決塑膠汙染的辦法,那就是牛,以及牛胃裡的微生物!牛有4個胃,其中一個胃叫作「瘤胃」,而研究人員發現,瘤胃裡有微生物和酶,可以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塑膠,像是大家常用的塑膠袋、塑膠瓶、紡織品和食物包裝。
研究人員找來奧地利屠宰場的牛,拿出這些牛的瘤胃樣本,接著看瘤胃遇到以下3種塑膠時會出現什麼變化。
微生物多 善於消化
這3種塑膠的英文簡稱分別是「PET」(常用於紡織品和包裝的合成聚合物)、「PBAT」(可生物分解塑膠,常用於可堆肥塑膠袋)和「PEF」(一種由再生資源製成的生質材料);維也納大學自然資源與生命科學古畢茲(Georg Gübitz)教授表示,瘤胃會花上好幾個小時分解這些塑膠,但是只要時間夠久,還是可以將一些塑膠分解殆盡。
古畢茲解釋,這是因為牛胃含有大量微生物,「被訓練」來分解一些很難消化的食物,像是植物聚合物角質(植物表面或蘋果皮上的那層蠟)。這類角質是一種「聚酯」,雖然它不是常見的塑膠PET,但兩者卻很相似。
酵素分解 環境友善
古畢茲說,這是重大發現,不過還需要更多研究,但也許這可以成為分解塑膠的好辦法。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找出瘤胃中可以分解塑膠的微生物,還有這些微生物製造的酶——只要知道主要是哪些酶在分解塑膠,就能應用於回收廠了。
現在塑膠廢棄物多半會焚燒處理,少部分塑膠會被融化後,再做成其他產品,但這些塑膠也沒辦法一直重複使用,最後還是會損壞到無法使用。
塑膠廢棄物的另一個處理方式是「化學性回收」,這可以從塑膠廢棄物中提出化學原料,但這個過程比較不環保;使用酶來分解塑膠,將會是更環保的回收方式。
目前塑膠汙染仍是一大問題,同學們買東西別忘了攜帶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