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詩豪
人類擁有許多感覺,包括五官感覺、平衡感、冷熱痠痛感和四肢感受能力;但若是只針對最基本的五官感覺,同學猜猜看是哪一種感覺最先出現?
「民以食為天」,肚子沒填飽什麼都別說,對古老生物來說亦然。「味覺」應是最早演化出現的能力,且遙遙領先。早在20億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細菌就能感知周遭海水內部分化學物質或養分,並朝該方向游去。
接下來出場的是「視覺」,視覺泛指偵測光線的能力,它最早應該也是出自於細菌;但真正可形成影像畫面的「眼睛」構造,則是由57億年前開始大量繁殖的多細胞生物發揚光大;同時期也有許多單細胞生物始具有觸碰、感應的能力(觸覺)。
嗅覺聽覺 敬陪末座
「嗅覺」跟味覺有個值得注意的差異,前者比起後者更強調「偵測空氣」中化學物質的能力。一直等到「觸覺」能力出現後再過7000萬年,最早上岸的陸生動物才慢慢演替產生出嗅覺能力。
聽覺跟嗅覺都必須在空氣中進行,且因為「聲波」比「光線」類的電磁波,能量弱上不少,需要特殊構造來放大訊號;而功能完整的耳朵直到2.75億年前才演化形成。
但近期研究發現,3.75億年前肺魚就能藉由本身頭部的振動,以偵測空氣中的低頻聲波,這也符合聽覺的廣義。該部位後來成為了陸生動物的中耳和鼓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