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率先宣布「夜市微解封」,被許多人批評「逆時中」,也有些政治人物可能擔心疫情再爆「而等著看台北笑話」。正如中央政府前陣子推出的「紓困4.0精進方案」,紓困方案需要滾動精進,三級警戒的封鎖範圍也需要隨時合理檢討改進。解封程度的關鍵仍在於民眾施打疫苗的普及率,惟有政府盡快開放更多疫苗進口,解封之日才能早日到來。
當前疫情的三股最大民怨,就是疫苗嚴重不足、防疫不力(包括開放三加十一的政策失當、不做普篩等等)、紓困不到位。以最基本的民眾生計來說,即使政府推出紓困方案,但民間服務業為主的基層勞工與中小企業頭家,「沒營業就沒有工作、沒工作就沒收入」,隨著將近兩個月的全台三級管制,目前已面臨生存底線。
行政院的4.0紓困方案設計複雜,許多最需要紓困的打零工的社會底層、失業的中高齡與年輕人,可能因為沒有申辦勞健保的最低工資,或者沒有加入工會,就被拒之紓困大門外;至於中小企業若要申請紓困,也需要有營業登記與稅務資料,諸如小菜販、攤販、推車餐飲等,根本無法領到涓滴紓困金。尚有因疫情失業的民眾只因為與有工作的手足同一戶籍,就與紓困無緣;而辦理紓困的銀行員更目睹名下定存、股票、開名車的民眾也來二萬、三萬的領走紓困金......。
六月二十四日行政院會通過紓困4.0精進方案,加碼紓困以弭平民怨,涵蓋資格認定放寬、擴大補助人數、補助額度加碼、新增個人及營業場所補助、電費與租金減免等四大方向,讓整體受惠人數再增加一百萬餘人。
行政院的紓困方案無論再怎麼「精進」,對於真正需要紓困的社會基層、底層,又確保能再增加多少受惠者?紓困的錢是否都有發到所有真正需要救援的民眾的手中?光憑政府紓困發的一點現金,又能支撐多少家庭與支撐多久?
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我們這些領薪水的,要考慮那些沒工作就沒飯吃的人」;中央政府可以檢討精進紓困方案,但紓困門檻一道道,要求檢附的資料又多,對於為數更多拿不出證明、資料的社會基層民眾,申請紓困路迢迢。地 方首長雖不像中央政府有大筆預算可以揮灑,但他們同樣在救苦救難想法協助民眾脫困,為何不能在合情合理、符合防疫條件下逐步微解封呢?
當餐飲業能維持外帶、傳統市場能徒步採買、賣場超市能保持開放,為什麼同樣賣餐飲的夜市商家不能經營外帶?而許多人更是用「政治防疫」的雙重標準看待雙北市長的政策,當柯文哲率先喊出夜市微解封,就有許多綠營人士批評「太大膽」,甚至譏諷「又要全台陪雙北坐牢」等分化、仇恨的字句,卻不願深究北市夜市微解封的具體防疫措施是否合理或有疏漏。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七月十二日的三級警戒日又將到期檢討,最近民心對於恢復正常生活已有強烈渴望,隨著台北市率先微解封夜市後,相信執政黨也面臨是否要逐步開放各業別微解封的決策壓力。不過,疫情的警戒級別與解封程度,關鍵還是在於疫苗施打的效率與普及度。
目前台灣的疫苗嚴重不足,連殘劑也被搶成一團,迄今施打率不及一成,要達成群體免疫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盼政府盡速開放疫苗進口,讓民眾普遍施打防疫,屆時才是台灣真正能宣布全解封的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