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中共百年的挑戰

 |2021.07.01
4543觀看次
字級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共建黨一百周年。回顧過去百年中國大陸發展軌跡,從一個原本積弱落後的國家,到今天成為世界強國,執政期最長的中國共產黨確有值得自豪之處。但放眼未來諸多內外挑戰,如何總結經驗走出新局,在在考驗中南海當局。

上世紀八○年代改革開放之初,中共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記取文革教訓,對內揚棄公有制、集體化等極左路線,有效調動人民的生產力與積極性,對外則採韜光養晦策略,把握了冷戰後的國際戰略機遇期,因此能在短短四十年內使大陸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二○一七年的中共十九大,第五代領導核心習近平擘畫出中國現代化「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要在二○二○年「全面實現小康」,第二步是要在二○二一至二○三五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並展望二○三六至二○五○年邁向第三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如果這三大戰略的建設方針能夠落實,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可能成為一個現代化強國,達到所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中國的未來,可說機遇和挑戰並存,挑戰往往還多於機遇。以去年剛完成的「全面實現小康」來說,這是中國幾千年歷史從未有過的成就,當然值得肯定。但當初的「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卻也留下貧富不均的社會隱患。近來「躺平」一詞引發廣泛熱議,就透露出民間對社會分配不公,底層努力得不到相應回報的社會現狀的極度不滿。

「躺平主義」代表消極反抗和不合作意識,與官方倡導的「擼起袖子加油幹」背道而馳,某種程度上挑戰了官方的價值觀。更令官方不安的是,「躺平主義」本來只是網上個別的發聲,卻引發了社會的強烈共鳴,顯示由於社會競爭激化、階層流動僵化,年輕一代極度厭倦周而復始、無止無盡卻難有所成的「內捲化」。尤其原本代表消極的躺平,隨著討論的擴大回響,反倒激發出積極的反抗意識,有謂「躺平,是橫向的站立」、「躺平,是挺直的脊梁」。為此官方已把躺平列為禁制詞,相關貼文都被刪除,但問題並不會就此消失。

在對外方面,近年北京一改數十年韜光養晦策略,以大國外交出擊,犯了未強先驕的病灶,放任外交官四處張牙舞爪,被稱「戰狼外交」。當局又倡言「東升西降」,以為中國專制體制優於西方民主自由體制,於是從仰視世界變成俯看天下,對外更加擴張,要將南海、東海、台海納入勢力範圍,更藉「一帶一路」向世界推銷所謂的中國模式,終至激發各國集體反彈,形成「天下圍中」之勢。

近日大陸中央發起「共同富裕」構想,要以浙江作為省域範例,上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習近平指示各級官員要「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顯示當局的確已看出問題癥結,亟思對症下藥。然而「共同富裕」目標雖好,會不會淪為只是另一個烏托邦?同樣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如果只是「裝可愛」而非真正「變可愛」,恐難以突破當前困局。

這一內一外的兩大挑戰,對中共來說是無可迴避的。正在熱烈慶祝百年黨慶的北京當局,面對第二個百年的開始,此刻應是戒慎恐懼多於歡欣鼓舞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