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駐香港辦事處七名官員因為拒簽「一中承諾書」,遭港府拒發簽證而離開香港之後,駐澳門辦事處代理處長也因相同的理由而離開澳門,目前香港只剩下一人留守;澳門尚剩下四位,俟簽證到期後,也會相繼走人。台灣與港澳關係可以說是一夕驟變,雖然這是受到兩岸關係的波及,而對於台灣和香港、澳門來說都是極大的損失。
「兩岸四地」的概念,原本就是區隔大陸、台灣、香港、澳門的差別,不論是政治制度、經濟體質、社會文化都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四個地方的歷史背景和發展也各自不同,而台灣和大陸之間,台灣和港澳之間也都有不同的互動模式。台灣和港澳之間互動模式在一九九七年和九九年港澳回歸中國之後受到影響。
但在最初幾年,儘管港澳回歸祖國,台灣和港澳之間的運作基本架構仍然維持著舊制。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時期,稍有改變;馬英九時期香港還來台北設立香港經貿文化辦事處,台方也把駐港機構改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雙方關係算是提升。而台灣和香港之間的經貿關係更是緊密,數額比東南亞國家都還要高出許多。
自從蔡政府上台之後,雙方關係開始惡化,二○一八年新任駐港辦事處長盧長水一直沒有獲得工作簽證,而陸委會又屢屢批評香港的政治。台港關係在陳同佳涉及殺人案的處理上迭有摩擦,終因香港反送中事件而爆發。蔡政府支持香港的民主事件,更引起港府與北京的不滿,《香港國安法》的立法,北京稱是因為反送中分子「勾結境外勢力」,而這境外勢力就包含台灣政府。
隨後香港政府就要求台北的官員在申辦簽證時要簽署「一個中國承諾書」,這項要求難為台北接受,於是當簽證一個個到期後,只得一個個離境,直到上周辦事處只剩下一個人。試想,台港兩地的業務何其龐雜,一個人怎麼可能應付?顯然台港政府都不以為意,民眾利益放兩旁,政治擺中間。如今澳門辦事處也和香港辦事處一樣,就等著最後收攤走人。
為何會走到這一步?顯然,台港和台澳關係還是以兩岸關係為指標。香港和澳門政府還不至於要台灣政府簽署「一個中國承諾書」,必然是聽命於北京。蔡政府上台之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這是兩岸關係走上冰點的源頭。而香港問題又因為反送中等事件使得北京必須介入更深,於是台北和港澳的互動關係很自然地讓北京接手,台北在港澳的活動也必須接受北京的規則。這就是目前的現狀。
回到源頭,兩岸關係好,一切都好說;兩岸關係不好,一切都不好說,甚至免談。兩岸四地的關係一下變成只有兩岸關係,台港、台澳關係免談。其實,兩岸關係好,和香港、澳門的關係只會更緊密,自然不用簽甚麼一中承諾。而蔡政府拒絕九二共識以後,北京不再相信蔡政府,加上陸委會動輒以惡言與北京、港府相向,雙方只有一步步走向絕路。
如果蔡政府不願意採取任何挽救的行動,以後這樣互設辦事處的模式將不再有,一切都以北京為交涉對象。如果無法回到九二共識,過往兩岸四地的關係也將不再,台港關係和台澳關係將很快走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