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日前表示,今年的總體通貨膨脹預期將上調至百分之三點四,比三月分的預測高出了一個百分點;勞工統計局數據則指出,五月分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去年增加了百之五,高於四月的百分之四點二,這是十三年來的新高。
英國央行日前發布新聞指出,五月分的通膨率為百分二點一,不但比四月分的百分之一點五,高出了零點六個百分點,也比原先對五月分的預期高出了零點三個百分點;由於能源和商品價格上揚,短期內通膨率還可能進一步衝破百分之三,物價彈升力道不可小覷。
中國大陸五月躉售物價指數(PPI)年增率為百分之九,這是十二年半以來的新高,五月分的CPI因食品價格趨穩,僅年增百分之一點三,不過,這已是八個月來的高點。
大陸銀保監會日前對大陸的物價提出示警,認為六月分的PPI年增率有很大的可能會攀升超過百分之十,這將會加大消費端的成本壓力,進一步帶動物價上揚。
全球通貨膨脹蠢蠢欲動,其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大宗商品原物料價格的飆漲。例如,中國大陸的鐵礦砂價格最近一季的漲幅已超過五成,由每公噸一百六十美元漲到了二百三十美元;國際銅價更在短短半年內翻倍,從每公噸五千美元,漲破了一萬美元。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大宗物資如玉米、黃豆等,一年來價格都漲了一倍,其他還有小麥、豬肉等多種食物價格紛紛漲到了五年來的新高。
造成這一波通貨膨脹的基本因素是,二○二○年以來,各國為因應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衝擊,快速推出了各種刺激景氣的振興方案,包括透過量化寬鬆釋放出大量貨幣。如美國至目前為止,國會共通過三輪紓困方案,金額分別是二點二兆美元、九千億美元和一點九兆美元,合計五兆美元,近一百四十兆台幣,這比打一場世界大戰投入的錢還多。據統計,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總共花了四兆美元。
在大撒幣之下,不但美國聯準會的負債較二○○八年金融危機之前提高了十倍以上,大量美元進入世界各地,自然也拉升了全球的通膨率,由於金額實在太高,很多專家都預期,這股影響力短期內很難消弭。
據我主計總處所發布的數據顯示,五月的CPI年增率為百分之二點四八,這個數值看起來似乎不及國際嚴重,但必須注意的是,這是連續兩個月衝破百分之二的警戒線,且漲幅創下八年來的新高。
何況在國際原油、原物料持續飆漲下,墊高了廠商的成本,台灣的輸入型通膨已超過百分之十,未來會持續反映在消費者物價上。
更重要的是,台灣的薪資成長率低,因此對通膨的承受能力相對就比較弱。主計總處統計,二○二○年台灣員工平均月薪年增率僅有百分之一點四七,而一年期的定存利率不到百分之一,目前的CPI已形同吃掉了加薪的幅度,等於台灣的薪資、利率都是負成長。
儘管主計總處上調了今年的經濟成長率至百分之五點四六,而進口物價指數已創下二○○八年以來最大漲幅、民生物價也有七成上漲,通膨壓力加大,而疫情仍未停歇,影響消費動能,在在都讓人對未來國內的經濟情勢無法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