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 中正橋往事與未來

文/中玄 |2021.06.22
3322觀看次
字級
中正橋如今復舊與新建並行,預計於二○二二年完工。圖/中玄

文/中玄

跨過新店溪,連接台北市重慶南路三段和新北市永和的中正橋,是台北市的老橋,建於一九三七年,日據時期稱川端橋(因台北一帶當時名為「川端町」),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遷台,更名為中正橋,與台北橋、明治橋(後更名中山橋,已拆除)、昭和橋(後更名光復橋),並列為二十世紀台北城的四大名橋。

即使後來又興建了福和橋和永福橋,作為連接永和與台北的橋梁,但仍以中正橋的車流量最大。台北人越過中正橋,就到永和最熱鬧的頂溪街區,往來購物甚為便利,特別是著名的永和豆漿店家皆聚集在下中正橋的路邊,不管清晨或夜晚皆是人潮滾滾,生意興隆。

近年來,頂溪也有了捷運站,中、永和的民眾,可藉捷運轉搭,經中正橋往台北城中市區的公車去購物、上班,因此中正橋依然車輛如潮。在台北市重慶南路三段這端,也有連接中正橋的高架引道,下面設有自強市場,兩旁更遍布家用電器舊貨店面,形成中正橋附近的特殊景觀。

一九三七年,川端橋完工,只有兩線道,橋長三○○‧五六公尺,寬五‧二公尺。國民政府遷台後,中永和地區人口增加很多,車流日增,因之於一九五四年、一九六一年、一九七二年等多次拓寬橋面,改善周邊引道和堤防工程等,中正橋寬目前已達二四‧五公尺,但橋梁已顯老態龍鍾。

二十世紀末期,台北市養工處檢查台北市三十五座橋梁,發現已有一甲子歲月的中正橋,有長達二三○公分的剪力裂縫,若遇重大地震或天災,恐有倒塌之慮。

二○一五年三月,市府再度檢測,發現中正橋耐震係數和防洪高度都不合標準,無法再負荷龐大的交通流量,為市民安全考量,考慮拆除舊橋,重新建造一座新橋。然而在文化資產審查時,委員們發現中正舊橋面下方,仍然保存了日據時期川端橋的結構,建議保留舊橋。因此在該年九月一日,北市文化局指定中正橋於一九三七年興建的P1至P13號的橋墩及橋墩上的鋼鈑梁為歷史建築保存主體,同時酌留現有橋面,將舊橋改為只能行走和騎單車的景觀橋。另外,在舊橋旁的下游處興建一座新橋梁。

二○一九年五月六日,新的中正橋從雙北兩端開工,預定二○二二年四月完工。

此工程可說是川端橋的「風華再現」 與新中正橋「與時俱進」的結合。未來的中正舊橋以復原川端橋的原貌,僅提供散步、騎單車等休閒活動,拉近市民與河川景觀的距離為目標。新的中正橋,則以行駛車輛為主,造型以畫過天際的柔美弧線拱橋為地景特色。目前中正橋之復舊和新建,皆如火如荼興建中,預期在三、四年後,新、舊中正橋將各展風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