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會走路? 地殼變動對海洋生態影響
圖/BOB
文/李弘善
咦?海底還有火山?不是陸地上才有火山嗎?更奇怪的是,海底火山居然會影響海洋生態!同學們應該都曉得,地球表面的地殼裂成幾大塊,我們稱之為「板塊」。板塊每天都在變動,而變動的巨大動力正來自海底下方的地殼。讓我們跟著科學家見識板塊運動的來龍去脈,也瞧瞧火山為什麼會「走路」,推測這些地殼變動如何影響海洋生態,還有台灣的地形面貌。
提到「板塊運動」,非得談談德國的科學家韋格納(Alfred Wegener)。韋格納認為,3億年前所有的陸塊都黏在一起,稱之為「盤古大陸」(Pangaea)。因為某種力量,陸塊才慢慢移動到現在的位置,這就是「大陸漂移」。遺憾的是,當時的科學家都把韋格納的創見當成無稽之談。直到1960年代,韋格納的學說才逐漸被科學界接受,這中間正好是半個世紀。
新殼推擠 舊殼隱沒
當時各種海底探測技術成熟,海洋學家發現海底存在著巨大的火山。這些火山排列成壯觀的山脈,也就是「中洋脊」。海底火山噴出大量的岩漿,岩漿冷卻後形成新的地殼。新的地殼往兩邊推擠,舊的地殼則逐漸在大陸兩邊隱沒熔化,重新回到地球的「懷抱」。這些夏威夷群島甚至還會「走路」,正是地殼變動的最佳見證!
太神奇了!原來大陸漂移的動力居然來自海底火山!剛剛提到的都是地質的問題,那究竟海底火山對生態會有什麼影響呢?
1 形成海溝
海洋板塊比陸地板塊重,因此會「鑽進」地殼,造成深邃的海溝。海溝深處棲息著怪異的深海動物,造就獨特的生態系統。
2 深海熱泉
中洋脊的火山不斷噴出含硫的化學物質,居然有細菌以此當成能量的來源,進一步製造養分。細菌被蝦子吃掉,魚類或章魚又以蝦子為食,形成絕無僅有的食物鏈。這種細菌扮演的角色和植物一樣,都可算是生產者。
3 各種珊瑚礁
以夏威夷群島為例,火山島逐漸「潛入」海底,造成裙礁、堡礁和環礁。堡礁和環礁都有礁湖,是海洋生物繁衍後代的優良產所。
4 滄海變桑田
因為板塊運動的關係,有些區域會被抬升起來。舉例來說,恆春半島、高雄壽山就有許多海洋生物的化石,這些區域原本都泡在海水裡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