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本緣故事】百善孝為先(上)

文/書緣 |2021.06.06
1733觀看次
字級

文/書緣

佛陀在王舍城時,向比丘們開示:世間的人,對於父母,即使微少的供養,也能獲得無量福報;如果稍微有不孝順,會獲得無量罪愆。

比丘們向佛陀請示:世尊啊!會有怎麼樣的罪福報應呢?

佛陀說:在過去久遠的時候,波羅奈國有一位長者子,名字叫作慈童女,父親很早就過世了,家中錢財很快就用完,只好出賣勞力,在街上賣薪柴賺錢。剛開始,每天只能賺兩文錢,用來奉養老母親,後來生意慢慢好了,從一天兩文錢,到一天四文錢,再到一天八文錢。不久,因為買賣誠信,得到客戶的肯定,遠近推薦,後來一天可以賺到十六文錢奉養母親。

左右鄰居看慈童女聰明有福德,就勸他說:「你父親在世時,常常出海採寶,你為什麼不也出海採寶呢?」慈童女聽後,回家問母親:「我的父親以前在世時,是怎麼營生的呢?」母親回答:「你父親在世時,常會出海尋求珍寶。」慈童女便對母親說:「既然我父親能出海採寶,為什麼我不能出海呢?」母親知道兒子向來慈仁孝順,不會真的離家出海,就笑著說:「你也可以去啊。」

慈童女聽到母親話,認為母親已答應他出海,於是便呼朋喚友,準備出海尋寶。等到一切所作皆辦,慈童女向母親辭行。母親聽到兒子要出海,堅決不答應,說:我唯有你一個兒子,除非我死了,否則不會放你出海。

慈童女對母親說:母親先前如果沒答應,兒子也不敢自行作主。既然母親已經答應我,怎麼可以出爾反爾阻擋呢?兒子一生以誠信待人,答應別人的事,不能反悔,一定要出海。

母親見兒子意志堅定,哭著抱住兒子的腳,說:「除非我死了,否則你哪裡都不能去!」慈童女心意已決,強行把腳掙脫出來,在拉扯之間,拔斷了母親幾十根頭髮。母親看見兒子態度強硬,害怕兒子會怪罪,只好放他而去。

於是慈童女作為商主,和其他商人依約定出海。一路風平浪靜,順利到達寶洲。眾人得到許多珍寶,打算一起結伴返回家鄉。因為回鄉的路有二條,一條是水路;一條是陸路,經過討論商議,決定走陸路返鄉。

當時這個國家的律法規定:盜賊劫奪財物,如果得到商主,那所有商人的貨物都歸盜賊所有;但如果沒有得到商主,即使獲得財物,一旦商主回來,財物就要盡數歸還。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慈童女每晚都會離開眾商人的夜宿營地,在別的地方獨宿,早上等其他商人來接,再一起走。有一天夜晚,突然颳起大風,商人們驚醒,急急忙忙走了,忘了去接商主慈童女。

慈童女因為等不到同伴,只好獨自一人行走。因為不認識路,就爬到山上眺望,看見不遠處,有一座紺琉璃色的城池。慈童女因為飢渴疲倦,快步走向城池。入城時,有四位玉女手持如意寶珠,歌舞相迎,於是慈童女在城中盡情享受快樂。四萬年後,慈童女突然生起厭離心,想要離開,玉女說:「閻浮提人真是反復無常,和我們共同生活了四萬歲,為什麼這時突然要離開我們呢?」



──節譯自《雜寶藏經‧慈童女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