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門寺到中華總會,是我人生重要轉捩點,過去的寺院弘法,接觸的是信眾;但佛光會會務,面向的是廣大的社會群眾。
我沒有社團經驗,更不懂社會運動;所幸有師父的帶領,僧信二眾的和合努力,才能引領中華總會創造全球佛光會的範式。
從普門寺到中華總會,是我人生重要轉捩點,過去的寺院弘法,接觸的是信眾;但佛光會會務,面向的是廣大的社會群眾。
我沒有社團經驗,更不懂社會運動;所幸有師父的帶領,僧信二眾的和合努力,才能引領中華總會創造全球佛光會的範式。
慈容法師口述 記錄/妙願法師 文稿/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從普門寺到中華總會,是我人生重要轉捩點,過去的寺院弘法,接觸的是信眾;但佛光會會務,面向的是廣大的社會群眾。
我沒有社團經驗,更不懂社會運動;所幸有師父的帶領,僧信二眾的和合努力,才能引領中華總會創造全球佛光會的範式。
師父在佛光山做了十八年的住持後,一九八五年宣布傳法退位;所有信徒都一片譁然不捨,連政府高層都來關心。但師父非常堅定不移,他說他的心願是讓佛教「走出去」,把佛法弘揚全世界,而不在戀棧住持的名位。所以他堅決退位,把住持衣鉢傳給心平和尚(第四任住持),要以自身為表率,建立佛光山僧團的民主制度。
佛教要走出去,光靠出家人的力量太有限,需要全體信眾同心協力來完成。過去佛教都是以法師為主,在家信徒學佛再久,也只能當弟子。師父認為這樣不但違背佛教「僧信平等」的精神,也會讓佛教失去一股強大的護法、弘法力量,這就是為何要成立以在家信眾為主的「國際佛光會」的原因。只有透過組織的運作,才能做到「從僧眾到信眾、從寺廟到社會、從自修到利他、從弟子到老師、從本土到世界」的教化,讓佛教淨化社會人心的力量真正發揮出來。
一九九○年,我在佛光山都監院任期已經做滿三年,有一天師父跟我說:「你今天就做到這裡,把都監院院長的職務交給慈莊法師,你到台北幫我組織佛光會,團結佛教徒的力量,為社會做一點事。」我說:「師父,這麼大的組織,我沒有經驗又沒有人手,怎麼做事!」師父說:「你自己去想辦法。」他認為我在台北已經擔任住持十多年了,歷任台北別院、普門寺的住持,應該認識的信徒很多,組織社團一定有辦法。
我到台北後,剛開始是在普門寺的五樓辦公,第
一件事就是先籌組一百二
十位發起人;一九九○年八月十八日,師父在普門寺召開第一次發起人座談會,說明組織佛光會的原因,那時就在會議中確定了「中華佛光協會」的名稱,並宣布由我擔任祕書長一職。接著,我們就向內政部提出申請,從申請到立案,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手續。
短短四個月,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中華佛光協會」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正式成立,當時總統李登輝特別送來賀電,行政院院長郝柏村、內政部部長許水德、行政院政務委員吳伯雄、總統府資政邱創煥、國防部長陳履安等政府首長以及立委王金平等都出席大會。現在回頭看,前後三任的內政部長、四任的社工會主任也都在列,就算特地去邀約,也不可能如此齊全聚在一起,實在是仰仗師父的威德加持。
師父說這是改寫佛教的歷史,過去佛教界開會,政府官員沒有人出席致詞,但今天國際佛光會的創立,不但獲得各界支持,還走上國家最大殿堂舉辦成立大會,這些都是過去佛教中看不到的現象,顯示佛教社會地位的提升。
成立大會當天,全台來了近百個分會,還有三千餘位佛光會員代表,大家一致選出師父擔任「中華佛光協會」會長。師父勉勵全體佛光人都要有心懷宇宙的胸襟:一、人在山林,心懷社會。二、立足台灣,放眼世界。三、身居道場,普利群生。四、天堂雖好,人間更美。五
、法界無邊,家庭第一。六、今日一會,無限未來。佛光山與佛教在這一刻,正式走向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