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33】隨堂開示錄 424隨堂開示錄─各類致詞 43 自我教育與自覺教育 空中大學暨附設空中專科進修學校聯合畢業典禮

星雲大師 |2021.06.01
1697觀看次
字級
大師應邀為國立空中大學與附設空專畢業典禮上的兩千位畢業生開示,會後與校長黃深勳合影。(2002.09.14) 圖/佛光山提供

隨堂開示錄─各類致詞 43

自我教育與自覺教育

空中大學暨附設空中專科進修學校聯合畢業典禮  
時間:2002年9月14日 
地點:台北縣蘆洲國中學生活動中心

空中大學黃深勳校長找我來講話,目的是讓我來做一個見證。因為,我從來沒有領過一張畢業證書,也沒有進過學校,各位能夠在空大畢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是非常羨慕的。不過,我雖然沒有進過學校,但是在我一生的歲月中,我是非常富有的。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他鼓勵我們要做一流的人,讀一流的書,創造一流的事業。雖然,我是年近八十歲的出家人,在幾十年前,我也曾經在創辦文化大學的張其昀先生那裡教書教了十三年,我也曾經在基督教所辦的東海大學,教書教了六年。最近十年來,我自己也辦學校,一共辦了四所大學。像南華大學,雖然歷史不長,也有三、四千位學生。
此外,也辦了十六所佛教學院,高中、初中學校甚至是幼稚園,我都不遺餘力。我不一定為佛教傳教,只希望散播讀書的種子。例如,我鼓勵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舉辦讀書會,現在在台灣也成立了一千多個讀書會。
讀書才能提升我們做人的品質,唯有讀書才能提高我們的人格。我們的國家,除了各種的大學教育以外,創辦空中大學,我個人也是一個受益者。因為十六年來,我雖然沒有報名成為學生,但是從電視、廣播收視教學節目,增加我的知識、增加我的見聞。
今天的社會要重視人才的發掘,人才的資源,提升人的競爭力,不要讓我們有為的青年學子,在這個一生的歲月裡,為了讀書有所遺憾。所以,空中大學十六年來一路領導著我們,跟一般大學的學生一樣地齊頭並進。我今天在這裡要告訴各位同學的有兩點意見:
第一、自我教育
我們的教育網,從家庭的親子教育,到學校裡的師生教育,到社會各種的職業機構裡,不管我們的長官、同事,給我們的是什麼樣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自我的教育」。在佛教裡,佛陀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創造一個人最高的境界,別人是不能代替我的。
例如:別人吃飯,我不能當飽;別人喝茶,不能解除我的飢渴;別人走路到達目標,我沒有去走,不能到達目標。所以,世間上任何事情,非得由我親自來,就像佛教的禪門教育,倡導自我的教育。
有一個信徒問趙州禪師如何才能開悟,趙州禪師回答說:「我沒有時間回答你的問題,我要去小便。」他起身走了幾步之後停下來說:「你看,這一點小事,還得要我自己去,你能代替我嗎?別人能代替我嗎?」所以俗話說:「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我們要完成做人的品德,做人的成長,我想,雖然父母、師長、國家、社會給了我們很多的因緣,重要的是,我們給自己加油,給自己的努力,這就是自我的教育。
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一個不到的話,就不能成功,剛剛校長說,空大的同學畢業以後比各大學的更有為。因為,我們都是一步一腳印,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從自我的教育,我們一定繼續的努力,學無止境,空中大學領導我們走上一條讀書之路,邁向成功的目標。
第二、自覺教育
空大的畢業生要有一種自覺的教育。自覺就是「自己要覺悟」。你會說:「我知道。」你知道,但你沒有真正懂得,沒有真正會得。
覺悟,就像我們常常和人講一個問題,「哦!我懂得了。」「哦!我知道了。」「哦!原來是這樣的。」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天都應該要開悟,小事要小悟,大事要大悟。比方,我們看到花開,就想到花草樹木的生命跟我們的關係;我們看到閃電、雷聲、下雨,就想到大自然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從大自然、宇宙、樹木、花草等,想到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師長、朋友,我們的父母、家人,和我們都是一個因緣的存在,彼此相依相存。
一個人不能獨立於社會,要仰賴國家、社會、親人們給予我們很多的因緣,正如各位在空大的求學過程中,因為有了家人的支持,學業得以順利完成,所以人生要相互提攜。過去我們的家人、朋友給予我們多少因緣,現在我們大學畢業了,從今天起,輪到我們想想如何給社會一些因緣。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覺悟,覺悟了什麼?覺悟了「因緣」。因緣就是大家彼此關係的存在,少了一點關係,都會有所影響。就像蓋了一棟房子,少了一磚一瓦,少了一個螺絲釘,這棟大樓可能就無法完成。所以,除了自悟的教育,我們每天要思考,怎麼樣在思想上、在理念上,有個決心。自我反省、更新,讓我們有一個覺悟的教育。
我雖然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但我認同高希均教授所說的做一流的人、讀一流的書、創造一流的事業。希望與各位畢業的同學們一同勉勵,祝福你們大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