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晚近,全球局勢出現很大變化;美俄關係明顯改善,歐洲反中氛圍濃厚,追究病毒源起的聲浪再起,國際間「圍中」之勢漸成,對北京是嚴重的考驗。
近年美俄關係不睦,但拜登上任後基於戰略考量,刻意拉攏俄羅斯。四月底他對國會演說時,針對俄國意圖影響美大選一事,強調已經以和平對等方式解決,輕輕帶過。拜登也低調處理烏克蘭東部危機,美軍艦隊臨時喊卡不去黑海。而在日前舉行的北極理事會外長會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雖有公開警告,卻避免直接點名,布林肯還聲稱,希望與俄羅斯建立可預測的、穩定的關係。
最令外界震撼的是,華盛頓突然宣布放棄對「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的相關制裁。「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位於德國和俄羅斯之間,川普政府曾以地緣政治安全風險為由,對負責營運的俄羅斯公司實施制裁。美方的決定立刻獲得俄方積極回應,白宮宣布將於下月十六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兩國元首峰會,拜登「聯俄制中」策略初見成效。
外界預測,美俄峰會上拜登不無可能順勢邀請普亭參加年底舉行的「全球民主峰會」,儘管俄羅斯不是民主化有成的國家,但至少有普選制度與透過普選產生總統的機制,藉此可讓中國大陸更加孤立。
美國放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的相關制裁,除了是為美俄峰會做鋪墊,也是為了修補和德國的關係。川普時代美國和德國關係陷入低潮,「北溪二號」爭端是主因之一,現在美國決定放棄制裁,德國迅速表示歡迎,還以促成歐洲議會凍結「中歐投資協定」作為回報。
此外,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立陶宛,二十二日正式宣布退出與大陸的17+1合作組織,使得大陸和中東歐合作機制出現斷鏈。此前歐盟才因新疆人權問題,與中方爆發制裁與反制裁風波,加上「中歐投資協定」被凍結,對大陸的國際聲譽和實質經濟都帶來極大衝擊,中歐洲關係出現前所未有的困局。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說,美中「交往」時代已走到盡頭,未來將走向激烈競爭。坎伯提出這項全新對中論述的同一天,總統拜登也下令情報單位,在九十天內加強調查新冠病毒起源。拜登政府突然轉向,藉調查新冠病毒起源劍指大陸,動機、目的和接下來的發展備受關注。上周五拜登向國會提交總值七千一百五十億美元的二○二二年度國防預算,將全力投向發展現代化核武設備,包括用於「太平洋威懾計畫」、太空部隊及推動新武器研發的經費,以阻嚇大陸並加強未來作戰能力。
面對美方的步步進逼,北京當局自不可能任人宰割,但籌碼相對有限。對內大陸雖可用陰謀論和民族主義自保,對外卻苦於有力盟友稀缺,只能想方設法拉住俄羅斯這個老戰友,這也讓普亭樂得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
今年是中共建黨百年,明年二十大習近平要尋求連任,國際情勢卻空前惡劣,中南海政治壓力巨大,每一步都錯不得。台灣當然更要小心應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