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國內疫情暴起,五月二十八日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七千人,單日死亡病例為十九人,創下歷史新高,而疫苗雖有零星進口,數量遠不及所需,連第一線的醫護、警消人員都不夠施打。
在此情況下,民眾的驚懼恐慌正快速蔓延,需要更專業、政治包袱更小、反應更靈敏、執行力更強的疫情指揮官,帶領大家一起抗疫。平心而論,從去年一月疫情升為二級警戒後,即接手防疫指揮官的衛福部長陳時中,此時已明顯疏失。
他擔任疫情指揮官已將近一年半的時間,每天下午開記者會、長時間緊盯疫情發展、時時做出困難的決策,他個人的體力、耐力和承受力,似乎已到了臨界點,近日他說話時總是忍不住夾雜長吁短嘆,口誤頻率變高,種種跡象都顯示,陳時中真的累了,以他目前的身心狀態,是否還適合繼續擔任疫情最高指揮官,應予考慮。
從疫情升高以來,台北市和新北市長的防疫決策都比指揮中心明快,包括學校停止實體授課和進入第三級警戒等,當雙北做出相關決定時,指揮中心本來還不以為然,不過,疫情變化太快,最終陳時中也不得不跟上,但往往已有所拖延。
抗疫是跟時間賽跑,一點都不能耽延。無論指揮中心是對疫情研判失去準頭,還是有其他超越疫情和保護人民生命健康的因素要考慮,因此決策遲疑,對防疫、抗疫都非常不利。
陳時中帶領全民打過防疫1.0,當然有其貢獻,因此更換指揮官並非是否定他,而是台灣防疫已進入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指揮官。不可諱言,過去一段時間,陳時中讓很多民眾感到心安,國內疫情較之國外也確實控制得很好,當時甚至有外媒稱台灣是活在「平行世界」裡,過著彷彿世外桃源般的太平日子。不過,情況已迅速改變,必須認清現實,現在疫情已經和過去完全不同了。
去年台灣也曾出現疫情升溫的挑戰,不過,當時的病毒還沒有出變異,毒性不如這波之頑強,因此很幸運地沒有造成大流行。然而目前肆虐全球和台灣的是傳染力更強、更快速的變種病毒,使得防疫工作更為困難。
不得不承認,正因為從去年以來,台灣對疫情防控得宜,因此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大家的螺絲比較鬆了,許多該做的準備沒有做,包括篩劑、疫苗的採購,負壓隔離病房的盤點、整備等,都明顯不足,疫情才爆發十天,醫療資源竟嚴重告急,而民眾在一些防疫的生活習慣上也略見鬆散,各種因素加在一起,造成疫情如海嘯般瘋狂襲來。
目前看來,疫情不容易在短時間內趨緩,台北市政府近日將進行第四級演習,指揮中心也要繃緊神經,料敵從嚴、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千萬不要再抱持僥倖的心態。
為安定民心、強化指揮力道、有效整合抗疫資源,蔡總統要嚴肅思考防疫指揮中心的功能和責任,陳時中力有未逮且無法指揮地方和各個部會,以致防疫工作備多力分,這已是非常明確的事情,這對接下來的防疫工作很不利。
台灣防疫進入下半場,指揮官的行政層級應予拉高,防疫如同作戰,則身為三軍指揮官的總統親自領導亦可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