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變種病毒突破防線,台灣進入社區傳播階段,目前全台實施第三級警戒,企業負責人憂心忡忡,一旦進入第四級封城階段,將嚴重衝擊生產與出口,後果不堪設想。為避免疫情擴大,要對抗變種病毒,除了加強公衛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加速取得疫苗,更要擴大各縣市篩檢能量。
新冠病毒狡猾頑強,不斷突變,繼英國變種病毒之後,還有印度變種病毒,以及越南新發現的變種病毒,結合英國與印度病毒株,自我複製更快,在空氣中傳播特別快。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調查,英國變種病毒的傳染力是原始病毒株的一倍以上,其中,有許多人感染之後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成為隱性傳播者,這些人如果沒有篩檢,不知道自己被傳染,不知不覺中傳染給周遭的人。由於這類隱性傳播者增加,一旦病毒進入社區,透過空氣傳播,成為棘手的問題。因此,擴大篩檢是必要的措施。
以往台灣對入境者採取十四天的居家檢疫,成功阻隔了原始新冠病毒,即使有漏網之魚,國人有戴口罩的習慣,加上保持社交距離,阻斷了原始新冠病毒的傳播鏈。而這次英國變種病毒傳播力太強,已成功擴散至全台;面對變種病毒入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立即改變對策。
目前國內篩檢主要透過抗原快篩,加上核酸檢測(PCR),前者當天很快可以得知結果,後者大約要等一至三天,嚴重塞車時甚至要等六天才知結果。由於變種病毒傳播力太強,為爭取時效,公衛學者建議,應擴大抗原快篩的檢測。
依疾管署官網,全台每天篩檢量約二萬一千多件,最高篩檢量能可達五萬多件。台灣這樣的檢驗量能與歐美大都會每天動輒數十萬件相比,算是小巫見大巫,但是在台灣已造成通報塞車,每天有數百例、數十例校正回歸。
確診病患暴增,各大醫院的醫療量能緊繃。疫情指揮中心三十日公布,鼓勵各社區設置篩檢站,每站補助二十萬元,同時對擔任篩檢工作的醫護人員提供津貼。這項措施可讓民眾更方便地就近主動篩檢,分散赴醫院的人潮,有助於提早找出隱形傳播者。
台灣進入第三級警戒,每天有數百例新增確診病例。在尚未施打新冠疫苗之前,個人與企業都必須做好應有的公共衛生防疫措施。即使施打疫苗之後,也必須搭配良好的公衛防疫措施,才能有效地壓低感染率。
要終結新冠病毒,疫苗是最有效的武器,但各國施打疫苗的效果大不同。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以色列、英國施打疫苗之後,確診病例數顯著下降;但是智利在施打疫苗之後,確診病例仍然增加,原因在於這些國家的公衛防疫措施執行情況不同。
目前變種病毒已擴散全台,要避免走到第四級封城的地步,擴大篩檢找出隱形傳播者,最為必要。各大企業與社區應先設置篩檢站,必有助於主動找出隱形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