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淵先後出版180多本中英法文翻譯著作。圖/新華社
中翻英作品「許淵英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系列」。圖/新華社
文/記者史競男
錢鍾書對他頗多賞識,常以書信展開探討,在信中提到兩種方法:一種是無色玻璃翻譯法,一種是有色玻璃翻譯法。前者會得罪詩,後者會得罪譯。兩難相權擇其輕,錢鍾書寧願得罪詩。
而許淵冲認為求真是低標準,求美是高標準。「為了更美,沒有什麼清規戒律是不可打破的。」
業內將他的翻譯稱為「韻體譯詩」,情味悠長,境界全出,盡顯中國古典詩詞的風骨流韻。
老師錢鍾書稱讚他:「帶著音韻和節奏的鐐銬跳舞,靈活自如,令人驚奇。 」
好友楊振寧評價他:「把中國語言文字的特點植在翻譯中。」
他說:「在不歪曲作者意思的情況下,翻譯一定要把一個民族文化的味道、精髓、靈魂體現出來。」「只有堅持中國文化的美感,才能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也許,這就是他執著於意譯的理由——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之美。
為此,他先後出版了一百八十多本中英法文翻譯著作,將中國的唐詩宋詞以及《詩經》、《楚辭》、《論語》、《桃花扇》、《牡丹亭》、《西廂記》、《長生殿》等翻譯成英文、法文,將西方名著如《包法利夫人》、《紅與黑》、《約翰·克里斯托夫》、《李爾王》、《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等譯成中文。
他的中譯英作品《楚辭》被美國學者譽為「英美文學領域的一座高峰」;譯作《西廂記》被英國出版界評價為「可以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媲美」……
家裡占據兩面牆的書架上,他自己的書幾乎都要放不下了,逐漸占領了牆角、沙發、地板……一同前往的中譯出版社編輯,帶去他剛出版的新書——《西南聯大求學日記》、《畫說經典》、《古詩裡的核心詞》以及「許淵冲英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系列」二十一種等,擺了滿滿一桌。
他逐一拿起端詳,面對這份「生日大禮」露出孩童般的笑容。
很難想像,這位笑容燦爛、話語鏗鏘的老人,在二○○七年就查出直腸癌,醫生保守估計他還能再活七年。
七年後的二○一四年,他不但沒有走向生命的終點,反而拿下國際翻譯界最高獎「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該獎項自一九九○年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我們所處的國際化環境需要富有成效的交流,許淵冲教授一直致力於為使用漢語、英語和法語的人們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國際譯聯在頒獎詞中如是說。
「書銷中外百餘本,詩譯英法唯一人」,確為「實事求是」。他不僅印在自己的名片上,更囑咐家人:以後,墓碑上就刻這兩句。新華社港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