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文/中玄 |2021.04.27
2892觀看次
字級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全景。 圖/中玄

文/中玄

著名作家住過的地方,被當成作家故居或紀念館的很多,但被擴大成一個大範圍的園區,倒不多見。桃園市龍潭區的「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五月十六日逝世的台灣資深作家鍾肇政先生,一九二五年出生於桃園龍潭,長年筆耕不輟,尤其是生於日據時期,本熟悉以日文寫作,光復後仍努力不懈,學習華語,改以中文寫作,並刊行《文友通訊》,鼓勵當時同樣面臨語言轉換困難的省籍作家。他自己也於一九五一年開始創作第一篇文章〈婚後〉,刊登於《自由談》雜誌,從此更加勤奮筆耕。一九六○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魯冰花》,一九六一年又發表《濁流三部曲》──《濁流》、《江山萬里》、《流雲》。

一九六四年起,撰寫另一部大河小說《台灣人三部曲》──《沉淪》、《滄溟行》、《插天山之歌》,歷時十年。另外還有《高山三部曲》(高山組曲)、《怒濤》等大河小說,是台灣首位完成大河小說的作家,也是唯一完成四部者,合計其他作品共有長篇小說二十三部。由於其對台灣文學創作的貢獻,文學界尊稱他為台灣文學之母(日據時期的賴和則為台灣文學之父),並與南部的另一位資深作家葉石濤並稱台灣文學的「北鍾南葉」。

鍾肇政曾任龍潭國小教師三十四年,自一九五六年起的十一年間,住進該校南龍路的教師宿舍,為鍾肇政創作力最豐富的歲月,其最有名,且改編拍成電影的《魯冰花》,以及《濁流三部曲》等,皆是此期間的創作。二○一○年,龍潭國小因宿舍老舊,欲拆除另建大樓作為其他校務使用,鍾肇政家人及地方人士向政府提出保存建議。在各界人士奔走之下,終於以歷史建築的文資身分保存下來。

桃園市政府在二○一三年初期,以龍潭文學館之計畫展開籌備工作,二○一五年決定擴大周邊館舍(如武德殿、龍潭圖書館)等之整體結合,以「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之名,擬訂修復計畫。二○一七年由文化局展開修復工作,二○一九年四月完工開幕,改交由客家事務局管理。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除了舊有的日式宿舍三、五、七、九及鍾肇政實際住過的十一號等五間連棟宿舍為主體,分別做為諮詢服務站及展示鍾肇政之著作和辦理相關展示、研習,十一號空間更有鍾肇政使用過的家具、廚房等,以及創作《魯冰花》等作品之書桌。宿舍外的庭園還有豬欄、水井等展示,頗具實景趣味。房舍整修後,客家事務局曾邀鍾老回故居參觀,鍾老書寫的〈歸來記〉一文,亦框掛於十一號空間。

另有十五、十七號空間,做為幸福學堂,供龍潭學校辦理文學活動空間。附近之武德殿,則規畫為台灣文學作家特展、鍾老影片輪播、文學營活動及客家生活特展的場地。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是大範圍的作家紀念館,也擴大了地方文學和文化的氛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