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看世界】 水來了!博物館背後,二座地下水宮殿 文/王文靜 |2021.04.14 語音朗讀 478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土耳其伊斯坦堡地下水宮殿華麗美景。 圖/Salih Altuntaş 台北自來水博物館蓄水池內部。圖╱王文靜台北自來水博物館巴洛克建築外觀。圖╱王文靜 文/王文靜已無從考究,日本建築師森山松之助當初繪圖台北最重要的自來水廠時,是否受到伊斯坦堡地下水宮殿影響。但從台北到日本,再到伊斯坦堡,二座蓄水池博物館在千年之後,隔空對話美學,也對話「水來了」的城市歷史,這豈是精采二字能喻。一百二十年前,台灣人平均壽命約三十至四十歲。 那是日據時代,日本軍人來台灣初期,約有四千八百名的日本士兵因公殉職,戰死者只有一百六十二名,三%。其餘的九十七%的士兵是病死。一位日本隨隊軍醫對當時台灣這樣描述:「市街不潔,人畜排泄物在街上到處溢流,被亂跑的豬隻掃食……又犬、雞、豬和人雜居,糞便臭氣充滿屋內。」因為街道滿溢汙水,使得瘧疾、霍亂、鼠疫、阿米巴痢疾肆虐。 另一個數據,來自美國衛生調查通報,一九○二年提到台灣的鼠疫疫情統計:一九○一年四千五百一十九例鼠疫通報,有三千六百三十四例死亡。而今看來,這是比COVID-19致死率還高的數據,因此彼時台灣被稱為「死疾之地」。這樣時代背景下,有一個英國人來到台北,這位娶日本妻子、會穿日本和服,定居日本的英國人叫做威廉·K·巴爾頓(William Kinnimand Bunton),改變了歷史。 一八九六年,四十歲的他受聘於台灣總督府,與日本助手濱野彌四郎來到台灣,展開對台北城內、大稻埕、艋舺的市街衛生調查。在今天,看不出有何困難的事,在當時卻是極大挑戰。 巴爾頓認為,杜絕台灣疾病的關鍵就是展開自來水與排水道工程。台灣現代化的自來水道於焉開始。 如何建設一座城市的乾淨而有效率飲用水?他上山展開全台探勘,不顧當時山區會被原住民殺害的危險,也不顧炎夏的瘴癘。最後提出一份擲地有聲的台灣水道系統設計藍圖。在他手上,台灣第一座自來水蓄水池誕生,一八九九年四月一日「滬尾水道(淡水)」啟用。巴爾頓因此被譽為「台灣自來水之父」。但他也命喪於工作。因為探勘台北新店溪上游染上瘧疾,又感染赤痢,四個月後,四十三歲的巴爾頓病情惡化病故。 在台灣只有三年的巴爾頓,去世後,他的助手濱野彌四郎繼續留在台灣二十三年,落實巴爾頓的規畫,讓台灣脫離瘴癘之地。一九○四年日本國會議員竹越與三郎到台灣時驚訝地說:「我所看到的台灣,純然是歐洲風的清潔宏闊市街,道路好像東京的道路,甚至比東京的道路還漂亮。」一九一九年三月三十日,日本總督府在台北水道水源地設置銅像紀念巴爾頓。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日本瀰漫反英美的氛圍而被拆除。直到百年後的最近,巴爾頓的銅像再度被立起,沉寂百年的英國人再度被記憶。不少人在台北公館這座巴洛克建築只到此一遊地拍照,既無心探索華麗建築的背後,沉睡一位悲壯的英國人,也沒繼續循步道探訪後山的觀音山蓄水池,錯失感受百年前的日本人美學。即便只是一座自來水廠,也在傳遞藝術。近五公尺高的蓄水池,在間接燈光投射下,牆頂柱頭的新古典主義裝飾,牆上斑駁水漬褪成不經意的百年畫。這讓我想起,一千五百年前的另一座蓄水池 ── 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地下水宮殿。步入已成博物館的千年建築,驚見一座歐洲地下宮殿,十二行的三百三十六支華麗大理石石柱,柱頭各有不同希臘風格。最著名的兩支石柱,巨大底座是頭髮如蛇的希臘神話女妖梅杜莎石雕。這是當時拜占庭帝國為首都人民所建的蓄水池,非常先進,展現當時世界第一強權的氣派。我忖度,現代哪一座自來水廠的美學,能相提並論?建築物的生命,可以比人的生命長久。人作古了,但建築物留下繼續說話;或,後世人透過建築穿越時空,探索古人的思想。已無從考究,日本建築師森山松之助當初繪圖台北最重要的自來水廠時,是否受到伊斯坦堡地下水宮殿影響。但從台北到日本,再到伊斯坦堡,二座蓄水池博物館在千年之後,隔空對話美學,也對話「 水來了」的城市歷史,這豈是精采二字能喻。♣ 前一篇文章 【詩】 蓮 下一篇文章 【人間情味】 冰箱裡的葡萄園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6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7【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08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9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遇見荷】 平安抵達《中國人的音樂》 ──來自生命深刻觸動的文化書寫【美好時光】 採我園中蔬【王文靜看世界】高山古隆族採毒蜜──世界最巨大蜂蜜,懸崖生存智慧【浮世畫框】蒲團之上,刀筆之下── 拾得七十歲書畫陶印展【歲時.節氣】 立 夏 夏木陰陰正可人 作者其他文章【王文靜看世界】高山古隆族採毒蜜──世界最巨大蜂蜜,懸崖生存智慧【王文靜看世界】尋找緬甸小女孩── 伊洛瓦底江畔古老農國【王文靜看世界】跋涉翻越喜馬拉雅山【王文靜看世界】赤道上的侏羅紀公園 ──有縮骨功的大蜥蜴【王文靜看世界】定居在海拔6700公尺 的那隻蜘蛛【王文靜看世界】劍橋,不只徐志摩的長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