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談判 靠技巧更要靠實績

文/Sandy Chiu(生涯設計師 Life Designer)  |2021.04.03
14028觀看次
字級

文/Sandy Chiu(生涯設計師 Life Designer)

連續幾次在Clubhouse群聊App上開啟聊天室,多次碰到聽眾提問「薪資談判」議題。昨天特別開了一次薪資談判經驗分享的房間,結果大家討論得異常熱烈,我反而沒分享太多,所以決定在此直接用文字表達我的意見,同時整理一些在聊天室聽到不錯的觀念。

一般說來,「薪資談判」分為「求職談薪」與「在職談薪」兩大類。在這兩大類中,又可細分出不同時機的進行方式。

求職談薪視時機爭取 

以「求職談薪」為例,就可分為前、中、後3個不同時機點。

前期:填資料時的期望薪資。

填寫應徵資料表格時,上面通常會有一欄「期望薪資」。建議求職者最好填「面議」。原因是,你都還沒了解這份工作的實際內容與工作目標,就寫上期望薪資,等於未經評估提出不切實際的數字,一旦寫上,也就被定錨而失去後續談判的彈性。

中期:第一次被口頭詢問期望薪資時。

我遇過不少求職者,在面試時對用人主管或老闆,給了一個期望的薪水數字,等聘書發下後,才想到忘了問人資部門,有關公司的各項福利制度,包含各項補助、津貼、保險、三節獎金……等。

尤其從大公司跳槽小公司,若未將各項福利計算進來,實質薪資可能不增反減;或小公司跳大公司,執著於薪資數字,卻忽略額外的福利制度及保障,以至於錯失良機。

所以,在提出薪資期望時,請務必注意是否已經把相關的福利制度(包含各項津貼、補助、獎金、三節……等)考慮進來。當有任何一個項目沒釐清前,請不要給出明確數字,而是提出一個「有彈性的區間」,請對方考量是否符合公司預期。

數字應不貪心且合理

後期:決定錄用時的完整數字。

許多人會問,跳槽時應要求高於之前薪資多少才算合理?其實,這真的沒有一個標準。

因為薪資必須考量產業、職業屬性、企業規模,以及大跳小、小跳大,或平轉、降轉、升轉,轉職或離職……各項因素都有影響。再者,求職不能只看薪資高低,還要考量其他因素,所以就這一場談判,只要不貪心且合理地,給出一個自己能接受的數字,就不會談不下來。

至於想弄清楚求職單位的相關福利,該如何開口?建議不妨用「自我揭露」的方式詢問對方,例如「過去我任職的公司有提供停車位,不知貴公司是否也有相關福利」。

在職談薪靠先前實績

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清楚這份工作的內容與目標,確認自己都有把相關的數字評估進去後,再依據可以提供的價值給出「合理的數字」。若不知怎麼樣才算合理?建議多查資料多問人,並把各項在意的因素考量進來。

在工作中轉職,首先必須先釐清談判的對象是誰?是主管還是老闆。若是主管,他是你升遷加薪的橋梁,因此要讓這個橋梁當你的隊友,有底氣的幫你爭取加薪。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你有「實際績效」與「差異比較」可以提供。

由於每個產業、職位要求的人才都不一樣,所謂「實際績效」請自行做盤點;而「差異比較」則可從兩個角度思考──「內部」與「外部」。在聊天室房間我剛好聽到兩個實際案例,提供大家參考:

自我盤點以增加勝算

1. 內部比較案例:某位BD Manager(市場行銷經理), 一開始雖然降薪加入新公司,但幾個月後成績亮眼,相較於其他同事,績效多了好幾倍,因此對上層直接提出調薪要求,最後順利加薪40%。

2. 外部比較案例:某位FMCG(快速消費品)產業小主管,工作一年後,透過獵頭得知目前的薪資在市場偏低,因此在年度調薪時,主動提出自己過去的貢獻實績,同時透露自己在市場上的薪資其實相對偏低,讓加薪幅度從4%調整到8%。 

所以在職加薪,請先自我盤點,再進行內外部比較。若實在找不到亮點,也許該思考自己的工作是否缺乏挑戰與目標?若是如此,建議多主動爭取任務,創造價值,才是職涯能持續往上發展的核心工作。

善用籌碼突圍三級跳 

在此,也補充職場人士在聊天房裡提到的實用觀念:

1. 為了談薪資時更有底氣與籌碼,不要裸辭後才找新工作。

2. 高出對方預算的薪資不是不可能。某位工程師,因為技能特殊,儘管開的薪資,高於徵才企業的預算不少,但經過這家日商公司內部評估,這個人的加入能節省公司花費在原廠的費用,因此儘管是注重群體、討厭「例外」的日商公司,最後還是給了對方所開的數字。

3. 某位曾應徵google的求職者分享,為了拿到更好的薪資,不妨多談幾間新創,並用offer來談offer(以先前拿到的聘書及薪資,為下一份應徵工作爭取更優厚的條件)。這在搶才激烈的產業與職業,藉跳枝不斷升高薪水,絕對是可行的,但切記,並非所有的領域都適用這條捷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