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人生】 忙,為了什麼?

文/林熹 |2021.03.16
2613觀看次
字級

文/林熹
多年前,朋友瑋貞喜歡看見自己行事曆上,每一個小空格都安排得滿滿的,恰好跟現在很多人說要「做好、做滿」相似。那時候,瑋貞連休假日的活動都已安排到三個月後。每個周末不是和朋友出去,就是用各種展覽或活動填得滿滿滿。
只是,當時生活安排得如此充實,瑋貞仍時常感到一股空虛占據體內。就算已把所有時間切成一小時、一小時來安排,連喘口氣的機會也不給自己,看著滿滿的工作行程,那種不滿足的焦慮感卻愈來愈嚴重,彷彿她已經這麼努力,成就感卻忘記來敲門報到。
直到某一次的偶然機會下,我看到一段文字,趁著某次兩人聚會的機會,特地和瑋貞分享。
「人生減省一分,便超脫一分。如交遊減,便免紛擾;言語減,便寡愆尤;思慮減,則精神不耗;聰明減,則混沌可完。彼不求日減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矣。──《菜根譚‧減繁增靜安樂之基》」
「生活在人世間,事情能減少一分,精神就超脫一分。社交應酬少一趟,就能減去一次紛爭困擾;少說一句話,就能降低說錯話的可能;減少思慮煩愁,就不會消耗太多精神;收斂一分聰明才智,就能保全一分天真自然。現在的人不求事少,反而求事愈多愈好,就像犯人手腳上帶著鐵銬,在不自由中度過此生。」
我驚覺,這彷彿說的正是那陣子忙過頭的我,也像在說瑋貞。
這則短文中提到,「現在的人不求事少,反而求事愈多愈好」,初初看時,以為在說現代人;猛一回神,才發現《菜根譚》的作者洪老先生講的不是我們,而是他們明朝人。就算中間隔著個兩百多年的大清朝,人性始終不變。
填滿「行事曆」,不等於填滿「自己的心」。心裡愈是空虛,愈想把行事曆填滿;愈把行事曆填滿,心裡愈是空虛。這是相當弔詭的事,好像遁入一種恐怖的迴圈之中,無法自拔。
工作多,不一定代表自己比較有價值,很多時候只是在處理雜事;聚會多,不代表朋友多,有時候朋友們只是各聊各的,和關心與否完全扯不上邊;事情多,不代表生活充足實在,很多時候我們不過是瞎忙一通,到頭來竟搞不清自己究竟是為誰忙碌、為何而忙?
我十分欣賞北宋隱逸詩人──林逋。他隱居在杭州西湖邊上的一座小孤山上,住所周圍種植三百六十多棵梅花樹,養了兩隻白鶴。每年梅樹收成梅子,林逋就拿去鎮上賣,以此為生,日子簡單清苦卻樂不思蜀,一生與世無爭,頗能自得其樂。
傳說他終生不做官也不娶妻,後代人稱之為「梅妻鶴子」,是現代單身貴族的先驅。反之,普通人強調「五子登科」,認為人一生得有房子、車子、妻子、兒子、金子,缺一不可;卻不知,車子一買得背債五年多,房子一買更得背債二十年。
林逋一生清閒,算是極端的個別案例,但其生活態度卻很現代,非常講究個人空間和獨處時間,保全自我精神。雖然並非人人都是林逋,但他藉由捨棄,為自己圖得一個悠閒的自在人生,卻可以給時常忙碌到不知所以的現代人,提供另一種生活模式的想像。
現在,瑋貞會在手機記事本上,留點時間給自己。
我也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