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時刻 等待,是為了看見
圖/林熹
文/林熹
以前猜過一個元宵燈節謎語︰「春雨綿綿人去了」,猜一字。
那時我心裡只想「春雨綿綿正好眠」,人去了,估計是回家睡覺去了。反覆在睡覺上糾纏,自然想不到答案是「三」。
主辦方解釋為何是「三」。原來都在「春」字上做文章。既是春雨,自然無日,去掉日又去掉人,自然只剩下三。
聽說春天晒太陽對身體好,便約母親到淡水春遊,若是自己一人,倒寧願在家斜躺看書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淡水雲門舞集活動多,吸引一家大小前往。步行至雲門前,先偶遇鬱金香飯店,行至高處有平台,正對觀音山。那日陽光正好,山腰處一條淡金色霧帶圍繞,很是典雅,也頗有從半空浮現仙山之感。
雖是錯覺,但亦很美。
散步至雲門,母親先去趟洗手間,我隨性坐上木階梯,時間涓滴逝去,漸漸感覺太陽晒背的強大威力,不一會兒身體已微微出汗。
我是最不耐等待的人,所有要排隊才能買到的東西,寧可捨棄,也懶得排隊,極懶也最不願等待。
等得逐漸焦躁時,忽見階梯與階梯的小小隙縫裡,卡住一片薄薄葉子。陽光射下,地上出現一塊由亮光和暗影細膩拼貼而成的瑰麗圖像。
葉子不知離樹、落地多長時間?掌心大的菩提葉,才能被歲月雕刻成如此美麗細膩的鏤空狀態。
薄薄一片,宛若千瘡百孔的菩提葉,已是脆弱。
春日高照,陽光灑下穿越鏤空菩提葉,落在地面自然形成的精緻光影,更是轉瞬即逝。
抬頭,望向天際。
葉片不多的菩提樹上,零星掛著幾片樹葉,半空中因風搖晃得十分厲害,如不會發出聲響的風鈴。那是視覺上的風鈴。
不知看了多久?母親終於回來,問我看什麼?我現寶似的交出手機,要母親看看剛拍的鏤空菩提葉和它的影子。
母親低頭滑手機,十幾片鏤空菩提葉在她手中金屬盒內歡快翻飛,其中好幾片葉子承接起暖暖春陽和湊巧的拍攝角度,普通菩提葉竟像在閃閃發光?
原來普通的菩提葉,只要天時地利人和具足,亦能如金子般發光。
返家,深夜入睡,眠夢中,那棵掛著幾片葉的菩提樹,仍輕輕搖晃。嬰兒搖籃似的。
我漸漸沉入夢鄉,然後它們便不晃了。
那晚,難得一覺到天亮,睡得十分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