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臨渴掘井與未雨綢繆

 |2021.03.11
5070觀看次
字級

缺水嚴重,使高科技產業台積電、聯發科等都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經濟部長王美花建議在科學園區或工業區鑿井,還有人建議在「鳳梨國家隊」之後可以再增加一個「鑿井國家隊」。而鎮瀾宮也正式搭起祈雨壇,進行「商羊鼓舞」的祈雨儀式。這些臨渴掘井的作法都緩不濟急,現在發生的缺水乃至所有五缺的問題已經拖了好幾年,都是早就應該未雨綢繆的事。

祈雨在現代科學看來可能是一樁笑話,下雨根本就是氣流和雲層的關係,跟老天有何干係?但從商朝開始就有帝王祈雨的記載。商朝成湯在位時,年久無雨,大地乾旱,於是成湯沐浴齋戒,在桑林曠野中,成湯誠心向上天禱告,並自我檢討為政之失,包括政令不周、施政不勤、用人不當、誤信嬪妃、百官失職,祈求到一半,果然天降豪雨。

中國政治文化裡,向有帝王祈雨的傳統,不只是每逢乾旱季節,禾苗不生、莊稼不收時要祈雨,皇帝還得率文武百官齋戒沐浴,擺祭壇親自祈求天降甘霖、五穀豐登,甚至要下昭罪己,細數自己施政不力,昭告天下。北京的天壇就是皇帝祭天的祭壇,每年春秋都得祭天,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據《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在位五十六年,大約五十年都有祈雨,每到秋收他都在宮中長跪三晝夜,第四天再徒步天壇祈禱,果然雲雨大作。

祈雨是代表對於天的敬畏,對於人的無能為力感到謙卑,更是一種視民如子,「民溺己溺,民飢己飢」的仁王之心。也因為虔誠的祈禱,所以身為一國之君者都會藉此反思自己的施政是否有脫軌、有違背人民旨意之處。祈雨絕不是迷信的事,只是現代人因為迷信科學,反而忽略了這個政治傳統背後的意義。

台灣四周環海,年平均雨量是世界的二點六倍,本無缺水之虞,之所以每年缺水,就是政府沒有一套節水措施,反正每年缺水之後,雨季一來又解困了。問題是高科技產業不能等到雨季,政府既然把高科技產業當護國神山,早就應該替他們想到這些問題,更何況企業界聯名提出來的五缺問題,不是今天才發生的。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政府可曾真正替企業界著想,真心解決這些問題。

就以最近民眾發起的珍愛藻礁公投連署為例,已經過了門檻,政府還意圖透過過去和環團的關係摸頭,當初民進黨在野時是如何反對破壞藻礁生態的,現在卻一反過去的態度,目的就是要興建三接,維護其非核家園的政策;固然為了解決缺電問題,卻帶來更大的災難。進口萊豬政策也一樣,在野說一套在朝做一套,為了對美政策而不惜犧牲國民健康。

祈雨的背後就是缺水的問題,缺水又牽連到五缺的問題,所顯示的正是政府多年來便宜行事,不願意真正面對問題的結果。藻礁公投和萊豬公投就是蔡政府因為施政不當引發的民怨,公投是對政府的不信任投票;政府難道不知道應該深刻警惕嗎?豈可以「鑿井國家隊」來搞笑面對這些嚴肅的問題。民間祈雨是暫時替政府解危,也暗喻在這個問題上政府的責任,真正的問題還是要靠政府未雨綢繆,何況許多問題已迫在眉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